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77747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高中文言文诵读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文言文诵读指导内容提要:熟读或诵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领会文言文独特的节奏美和骈散相宜之美,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从而逐步常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从四方面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一、扫清文字障碍;二、关注文本句式;三、还原作品情境;四、指导诵读技巧。关键词:文言文诵读指导关注还原技巧高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的文言文都是艺术成就极高、概扌舌性极强的文章,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熟读或诵读文言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领会文言
2、文独特的节奏美和骈散相宜之美,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了解屮华先民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诵读指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一言堂”的串讲,“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翻译,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其实,学生如果没有熟读课文,即使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分析得头头是道,学牛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反而对文言文望而生畏。张必棍认为“只有诵读才是文言文入门的正确途径。”[1]如果学生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
3、达到了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那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呢?一、扫清文字障碍表面看来语音这一关在学习文言文时似乎不那么重耍,但事实上我们不能忽视正音。文言文,与现代的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较大的差别,对于高中生來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教师引导起來也相当吃力。教好文言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破读字、古音字(如古
4、人名、古地名、古官职名、古器物名称)等,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木谈不上诵读。还有一些高中学生,尚未养成使用丁具书的好习惯,若教师也忽略正音这一步,极易在这个问题上使学生形成漏洞。因此,正音成为必要的一环。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些都注明了读音,我们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当碰到一些冇争议的字词时,就要求教师开展必要的探究性教学。例如:“汩”是一个多音字,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读音,一种读音是“或”,一种读音是“yd”。在《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Z不吾与”,在这里究竟应该读哪个音呢?
5、查找古代汉语词典不难发现,读“yti”时单用即解作“水急流的样子”,而读“妙”时要“汩汩”才解作“水急流的样子”。所以在这里应该读“yU”。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诵读,把文章字音读准,句子读优美,读动听,在读中感悟,从而达到读通读顺,读动听。二、关注文本句式周振甫先生在《论诵读》一文中有这样的总结:“一是诵读时要分轻重缓急,恰好与文中情事起伏相应;二是要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三是诵读字句妥帖的文章,熟悉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虚字的安排。”[2]因此,我们在诵读时,除了要做到发音清晰、准确,语句通畅、正确等基本
6、要求外,还要注意停顿、重读、语调、速度、语气等方面的技巧。这就要求我们耍关注文本的句式,在诵读时随着句式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在句式上很有特色。文章句式,前半篇,多四字句,三、五、六字句辅之,四言与杂言又往往交错而出。且有意识用韵,造成节奏和音韵冋环之美;后半篇句式参差不齐,从一字句到十三字句不等,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因此我们在诵读时,就要抑扬顿挫、起伏有致、气韵流畅、节奏时紧时缓,在作者诗一般的语言中体会景与情的融合。尤其在读“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风移影动、珊珊
7、可爱”、“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等句子时,一定要读出高低抑扬,极富音乐美的感觉。三、还原作品情境外国教育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Z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流利地和冇理解地阅读的技能,这不单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和在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耍的条件[3]诵读强调主体性和内悟性,要求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强调主体情感投入,把作品还原成完整而鲜活的生
8、命休,强调自我身心的体验,使得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所累积沉淀的情感进行碰撞、交流,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例如,《兰亭集序》的第一部分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几幅图训:“暮春之初、天朗气清”、“崇山峻岭、清流急湍”、“流觞曲水、茂林修竹”等美景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画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情怀,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于是学生能感受到兰亭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