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ID:45977257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1页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2页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3页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4页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摘要:本文记叙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要性。得出的结论是: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真正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重视解题教学、知识形成、实践创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32-02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普西认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激烈竞

2、争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民创新力的竞争,是创造型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教育的目标,进行创造性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的出台,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我们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创新而教”的教育观念,善于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

3、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4、。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髙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

5、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1.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

6、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二、合理布局课堂结构,优化数学教学方式1.重内容的讲解,轻教材的运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不少教师将教材仅仅当成学生的习题集,致使学生不会阅读课本.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而应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会学”.实际上,教科书通过正文和例题,并结合使用图表,加强了对教学内容、特点、要求的分析.会

7、使用教材的学生,往往在认识上更深入一层,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时,教科书还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探索一题多解(证)、一题多复和一题多用。1.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应当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展示.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教师认为,学好数学就是要将概念、定理、公式记熟.诚然,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相对较少,上述做法可能对暂时的考试成绩有用,但对以后的数学学习却留下了后遗症。有不少学生在求二

8、次函数y=ax2+bx+c最值时,都熟知结果:当x=—b/(2a)时,y有最值(4ac—b2)/(4a)o但却不会配方法,到高中继续学习三角函数最值时发生了困难,这都是因为只重结果,不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带来的结果。2.重机械的“题型分类”,轻知识系统的归纳。目前数学教学上的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