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49515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d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1/vie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 一、树立创新理念,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
2、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正确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人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
3、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建立和谙的师生关系,构建创连性思维的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是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思维的自由”。首先,心理上的安全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思维的自由才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比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也可以运
4、用数学中的趣味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再比如:在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思维方向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大胆地放手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尝试,并通过各种途径去思考、探索获得结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通晓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不苟言笑”
5、的面具,培养“蹲下身来看学生”的意识和勇气,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不要“越俎代疱”,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因为在“插嘴”、“争论”中常会形成智慧的碰撞,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我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师生间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不起眼的表扬、一个中肯委婉的指正,学生爱
6、老师、自然也爱老师所教的学科。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保留学生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等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与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一个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这就是创新。在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下,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营造安全轻松的课堂气氛 用数学史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
7、趣。数学发展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发明,几乎都有一则生动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兴趣,以趣生疑。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丰富的生活意义,把形式化的数学内容反璞归真,恢复为当初数学家发明创新时的“火热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问题意识的关键。 尊重学生的思维后果,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
8、在概念内涵,外延的拓展上质疑等等。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三、对学生发现问题的指导 1.在教材的“模糊语言”中发现问题 中学数学教材十分重视知识叙述的严谨性,强调逻辑顺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但稍加留意,我们便可以发现书本中一些“非严谨之处”,这些“非严谨之处”常有一些“标志性语言”特征,如“不难发现”、“容易得出”、“同理可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