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57998
大小:7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9
《浅谈探究式语文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尝试【内容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J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对问题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探究式教学立足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延伸课外,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我们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
2、的教育是终生教育,衡量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学会学习,《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将走向战略性转移。我们须摒弃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合作能力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将面临一场“学习的革命"。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有两种倾向:一是串讲,从时代背景到情节结构、从段落划分到主题思想再到写作特点,每堂课都是这样程式化的归纳讲解,标签式的简单判定,教师的单向信息输出多,学生的信息反馈少。二是串问,课堂上,教师一问到底,要么问一些缺乏思考价值的问题,要么
3、设计一些问题的圈套,让学生往里钻,缺少学生主体感悟和质疑的展现。这些做法,减少了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消化的时间,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泯灭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其结果是学生或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对问题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要学的东西由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
4、现有的结论灌输给学生。”学习语文也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怎能把“现成饭”硬塞给学生,并且要他们死记呢?其实学习更应该重视的是过程与方法,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宽容地对待这种差异,要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课堂上要重视学生,不要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为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变教法研究为学法研究,变“灌输填鸭”为“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初中语文课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笔者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立
5、足课堂,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由此可见,提问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理可得,如果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积极思考,不断地发现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规律,
6、让学生体验“做饭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1、在无疑处设疑。一篇课文,一个语段,有时看上去内容很明确,似乎没有值得疑问的地方,但仔细推敲,往往有其深刻的内涵或深藏着作家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例如,《范进中举》中范进在中举前后对胡屠户的不同称呼。中举前称“岳父”,中举后称“老爹”。这一细节有很多学生都是疏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范进为什么会改变对胡屠户的称呼:从中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一个人。通过思考,学生明白范进在神志清醒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从这种称呼变化中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城府比较深,感情不容易外露的人。这种人
7、尚且在见到报贴后发疯,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2、在有疑处设疑。有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对文章中有疑处设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曹刿论战》中对鲁庄公形象的分析,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鲁庄公作为一个国君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对于第一问,学生的答案基本一致。作战前他把作战取胜的条件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在长勺之战中,“将鼓”.“将驰”又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战后还不明白取胜的原因,更说明他ro对于第二问,学生往往会争论不休,然而通过讨论.探究,基本形成一致的意见,即作战前能
8、接见曹刿,作战时■■■1=1能听从曹刿的意见,平时办事能注重事实,说明他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国君。对于“公问其故”,有的同学说他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理由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