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944662
大小: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9
《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运用多媒体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思考【摘要】多媒体技术辅助初屮化学教学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如果运用得当,则如虎添翼,事半功倍;如果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的误区,并对如何走出误区作了思考。【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误区初屮化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则如虎添翼、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则适得其反,申倍功半。通过观察,
2、笔者发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一、“等同于”的危害1•将先进的教育手段“等同于”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生可参与的情境,使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与培养素质统一起来。但部分教师就此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也就先进了。因此,在课堂教学屮教师开始依赖多媒体技术,滥用多媒体技术,错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当成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实际上,多媒体仅仅是一种手段,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特点灵活采用,才能真止服务于教学。2•将费时的花哨技
3、术“等同于”高效的课堂建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重在其“实用价值”,而非其技术含量的高低。但在实际应用屮,有些教师把教学课件做成多媒体成果展,希望多媒体技术的制作“好玩”一点,“花哨”一点,“档次”高一点,特别是用于公开课或评优课,搞得画面背景复杂,按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这就违背了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腐蚀性》一课时,某教师呈现了许多浓硫酸腐蚀的画面,甚至还播放了曾经发生过的多起浓硫酸泼人案件,惨不忍睹的画面让学牛心冇余悸。3•将低效的满堂“电灌”“等同于”创新的现代课堂。有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
4、就是教学丁具的革命,即用电脑代替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因而在授课时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课件,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地位,教学从“人灌”走向“电灌”。事实上,教学媒体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只有教学方法才会真正影响学习。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却不改进教学方法,不更新教学思想,其效果跟“黑板+粉笔”一样。4•将模拟的实验设计“等同于”真实的实验体验。化学是•门实验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不能淡化实验,相反还应当不断地给予强化,因为实验木身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实验现象
5、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去感知,这一点是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因此,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的实验而代之以电脑模拟,因为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经过实验过程就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这既会削弱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会缩短学生的思考、想象、理解的过程。二、走出误区:转向教育本身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的深层原因在于教师不能深刻领会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核心要旨,致使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从“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成了“教学本身”。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应如何避免陷入误区呢?1•必须冇助于与
6、传统教学的互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媒体技术是无法取代黑板和粉笔的,“辅助”实际上是给予多媒体技术比较恰当的定位。有教师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倘若教师一味追求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奢华”,片面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后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教材编排、教学传统、教学特色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互补融合,达成最优,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水的净化》一课等很多与化学有关的
7、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过程,在课堂上无法演示,很多学校也没有条件带学生到实际的工厂参观,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则可弥补这一遗憾。2.必须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教师抓住时机、内容适度、运用灵活,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那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的滥用只会耗费时间、精力。所以,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大可不必拘泥于一堂课中多媒体应用时间的长短,而是要根据课堂内容灵活确定时间,抓住多媒体运用时机,以期收到画龙点睛之效。例如,在学习分子知识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电子显微镜将水放大几十万倍所拍摄下
8、的水分子的图片以及演示了一滴水的质量及含有水分子的个数。通过屏幕上看到的图片,学生知道水分子是构成水的最小微粒,并能够口C归纳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性质。这种将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化瞬变为定格,化枯燥为生动的处理方式,使得学生能较科学准确地理解知识的本质特征。3.必须有助于学科特点的彰显。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