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ID:45928237

大小:6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_第1页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_第2页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_第3页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_第4页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研究【摘要】冃的观察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血清检测屮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抗卵子透明带抗体,有1项或者1项以上阳性患者采用抑抗助孕颗粒治疗。结果抗体转阴289例,转阴率96.3%;抗体转阴后妊娠245例,妊娠率为84.8%0结论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免疫性不孕症;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抗卵子透明带抗体;抑抗助孕颗

2、粒世界卫牛组织认为不孕不育是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育龄妇女中有5%〜10%患有不孕症,而不孕症中免疫性不孕性占30%〜40%,免疫性不孕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生殖系统抗原引起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的一类不孕症。对该病治疗西医采用强的松、地塞米松、人工授精等,但疗效欠佳,且有副作用,为探讨既能有效消除抗体,又能提高妊娠率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中医理论自拟抑抗助孕颗粒,治疗免疫性不孕3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观察300例,均系本院不孕症门诊病例,年龄24〜38岁,病程2〜10

3、年,原发不孕120例;继发不孕180例。1.2诊断标准病例选择参考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免疫性不孕症的诊断标准[1],排除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不孕症,血清检测(Asab、Aoab、AEMAb、AcA、AHCGAb、AzpAb)中发现有1〜6项呈阳性。1.3抗体检测方法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1.4治疗方法口服抑抗助孕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连服20天,2个月为1个疗程。1.5观察方法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工具避孕,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阳性抗体,待抗体转阴后停止避孕,

4、指导排卵期受孕。若抗体未转阴者,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观察1〜2个疗程。2结果2.1疗效评定标准有效:所有抗体转阴;无效:任何一抗体仍为阳性。2.2抗体转阴率治疗300例,转阴289例,转阴率为96.3%02.3抗体转阴后妊娠率妊娠例数:245例,妊娠率为84.8%o2.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3讨论近年来不孕不育的免疫性因素与治疗对策已成为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原因多由于感染、生殖道损伤等因素,导致正常屏障遭到破坏、异常抗原产牛;免疫功能失常而引起。这些抗体可干扰内分泌、排卵、受精、着床等各个环节而导致不孕

5、[2]。免疫不孕,我们认为肾虚为本,气虚、血瘀、湿热互结为标。肾为先天之本[3],藏精气,主骨生髓,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肾精充足,则骨髓化生有源。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免疫系统的中枢免疫器官[4],是免疫活性细胞的发源地及分化成熟的微环境,在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肾为五脏之本,化源于肾精的元阴元阳之气激发和推动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平衡,发挥免疫系统的自稳作用。经过多年的屮西医结合肾木质的研究⑹,表明肾虚具有不同程度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功能

6、低下,益肾药物能有效地改善HPV轴的功能,而HPA系统对免疫功能起着重要的稳定作用。笔者认为免疫功能异常主要是肾阴虚损所致。肾阴不足、虚火内生或引动肝火、火灼血瘀,瘀久致止气虚弱,经行、产后、人流术后或房室不洁感染邪毒,湿热内侵;或瘀久化热,消灼肾阴,肾虚胞脉失养,而致不能摄精受孕。故本病以肾阴不足为主瘀血、湿热、气虚为标。方中当归、白芍、生地、山芋、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阴血、平肝、抑制免疫功能亢进[7]。菟丝子平补肾阳以阴中求阳,增加T细胞的比值,抑制免疫功能亢进,丹参、赤芍、柴胡理气活血抑制体液免疫功能亢进[8],促进

7、清除沉积的抗原抗体复合物[9]。半枝莲、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黄罠、防风、白术益气祛邪固表。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促进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形成[10]o本方体现了整体调节及双向免疫调节的优势故疗效好、妊娠率较高。【参考文献】1李大全.免疫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忐,2000,20(7):488.2林飞卿.医学基础免疫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3罗颂平.免疫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7):48-49.4王梦玖•免疫避孕研究的进展•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4

8、):260-262.5李金凤,胡宗艳•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免疫不孕的研究.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0):2372-2373.6钟晓玲,张忠,郑庆元,等•补肾祛瘀治疗免疫性不孕70例.河南中医,2009,29(4):3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