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

ID:45925547

大小:6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9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_第1页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_第2页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_第3页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_第4页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学视角下忍的认知探析(共3957字)一、忍的认知评价系统在忍的认知过程中,最先是接受外界应激物刺激。刺激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社会性的。生理性刺激主要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刺激物,如过热或过冷、噪声、酸碱刺激。社会性刺激是能导致个体生活风格变化,并要求个体对其做出调整或适应的事件,主要包括冲突事件和日常生活困扰。冲突事件是指生活中强度较强影响较大的事件;日常生活困扰是指轻微而频繁的困扰,如超市排队或等公交。初级评价。评价是个体对遇到事件或所处情境的性质、程度及可能对个

2、体产生的影响做出估计。初级评价是个体在某种情境或某一事件发生时立即接受信息并进行认知加工后,判断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如果与自己无利害关系,则该事件为无关事件,情境为自然情境。如果有利害关系,个体立即对事件和情境的性质(是否可以改变)、属性(威胁还是挑战)、预期结果(积极还是消极)和个人能力做出估计,然后进入次级评价。次级评价。这是个体对与个体相关的有利害关系的事件及所处情境进行的进一步解释评价。它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事件及所处情境的解释与评价,一是文化所包含并为多数社会成员共有的解释与评价。笔者更关注前者,

3、即个人层面。一般来讲,个体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所形成的解释评价也不同。个体对事件及情境解释评价总是会按照个体已有知识、经验、思维习惯、预期结果和个体性格进行。个体接受到社会性应激物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和评价,转化为个体主观体验,而这种体验直接决定着个体“忍”还是“不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件和情境的评价可能不同,同一个人对不同事件和情境的选择也可能不同。个体进行次级评价运用四种心理机制:(1)压抑或抑制:指强压住自己的某种欲望、意见或不满、生气、痛苦、冲动等负面情绪,如忍气吞声;

4、(2)满足的延宕:意指拒绝暂时的诱惑,以换取未来更大的酬赏,如以退为进;(3)认知转化:指在忍的历程中,藉由认知的转化,对忍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加以容受或增益容忍度,如“和合二仙”的玄妙对谈;⑷持久或策略性反应:指有目的的自我牺牲,盯着目标迂回前进,在忍让中培育实力并加强耐性、韧性,最终达到目标,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个体在次级评价时会受到应激物系统中各因素性质的影响,它是个体认知评价的标准。个体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可能发生的忍事件进行认知,最后做出忍或不忍的行为反应。笔者尝试列出以下标准,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5、(1)道德规范。道德作为重要的行为规范,其作用就是调整关系,规范行为。对符合道德规范但不符合个体情感或欲望需求的行为,个体就需要忍。(2)团体舆论。舆论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与社会现象,对人的言行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俗话说“众口砾金,积毁销骨”,可见舆论力量之大。如果个体情感或欲望需求与本团体成员民心所向、民意所指又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舆论相悖,个体也需要忍。(3)群体规章制度。群体规章制度是群体内所有成员行为的准绳,如果与群体规章制度冲突,那么个体也只能让步。(4)禁忌与忌讳。禁忌与忌讳是个体言行须避免的一

6、些反标准,即不能做、不能说。个体应努力避免产生不良后果的事情。(5)关系。中国社会是一种关系社会,研究国人的忍也需要放在社会关系脉络中。如关系中成员的同源性,像同学、同道、同事、同门等;关系的累加效应,像老同学、老同事、老友等;关系水平的层次可分为很好、较好、一般、不太好、很不好。以上都会影响着个体是否需要忍。以上五条标准作为外部因素影响着个体对当前情境、事件的评估,但需要忍不等于个体要忍。个体的忍认知过程不仅受到客观环境中的标准对个体是否需要忍的影响,还取决于个体自身对当前情境、事件所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

7、体验影响着个体是否要忍。笔者试图找出制约个体心理体验的内部因素。(1)事件对个体的重要性,个体衡量事件的重要程度及其意义来决定是否要忍。为了做完事情或避免破坏事情个体会忍。(2)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的认知。角色地位的主次(权威与弱势)以及对主次(权威与弱势)的准确认知也会让个体为维持人际和谐或个人成就或前途而忍。居下位者(弱势者)忍得较多。(3)个体的归因倾向。社会心理学家海德的归因理论认为行为的归因或在于环境或在于个人。如在于环境,则个体对其行为不负什么责任;如在于个人,则个体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4)个体的忍

8、观念。存在于代际之间的观念冲突虽不那么绝对,但年轻者较年长者,较少地将忍赋予某些超越的、具有道德修养意味的价值观念,而更强调个人主张(自我意识的介入作用)和权利(如自主、平等、人权等)。⑸忍的预期结果。如个体忍之后能达到预期,那么个体会忍;或者个体为了达到预期需要忍,如为了获得财富或利益等。该过程中包含了两级评价、五条外部评价标准和五条内部心理体验。二、反应系统(一)认知反应忍的出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