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743702
大小:9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7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消除了语言隔阂C.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2.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2、 )A.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3.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A.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B.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C.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D.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4.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
3、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 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5.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与6.孔、孟相比,荀子的思想
4、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一“倾向”主要表现在( )A.重视礼义道德教育 B.提出“仁政”思想C.主张治国礼法并施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7.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8.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
5、免。上述做法( )A.扩大了王国辖区加强中央集权 B.为汉武帝推恩令提供了借鉴C.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形成郡国并行的地方体制9.东汉,有察举征辟权的官员多举“年少能报恩者”,世代公卿的家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其直接后果是( )A.宗族的伦理秩序强化 B.贵族政治逐渐形成C.官僚集团易形成派系 D.新的选官制度确立10.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
6、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11.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C.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都
7、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12.清袁枚在《随园随笔》中提到:“秦汉侍中本丞相史(属官),不过掌虎子、捧唾壶等事(负责给皇帝端尿盆等)而晋以后之侍中,乃宰相也”这反映了( )A.内侍干政,体制混乱 B.封建秩序,等级森严C.重用内侍,君权加强 D.削弱地方,集权中央13.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 )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 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1
8、4.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并下设吏房、兵房等五房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行政机构,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分权制衡原则遭到破坏 B.中枢体制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C.中书门下成为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D.以程序分权为代表的三省制名存实亡15.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