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

ID:45659967

大小:332.50 KB

页数:81页

时间:2019-11-16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_第1页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_第2页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_第3页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_第4页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专题写的什么:内容形象、意象、意境等为什么写:主旨情感、态度、思想等怎么写的:表达技巧、语言、结构等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既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这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要领。要通过分析诗歌中人物的思想及情感等,理解诗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特征,感悟诗人的感情基调。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古代诗歌,往往借助客观事物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这些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客

2、观事物,更重要的是含有诗人情感的事物形象,也就是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而诗人借这些“景”,抒自己之“情”;咏这些“物”,言自己之“志”。人物形象的鉴赏人物形象既指诗歌中作者创造的人物形象,又指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我们要通过形象来挖掘探寻诗人的情感心志。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答:“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生活闲适,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

3、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比较“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以诗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发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4、一个重要节日问: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答:“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鉴赏人物形象注意点: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答: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

5、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6、作者独自登上幽州台,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叹息着: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感叹着沧凉与孤独,潸然泪下。

7、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鉴赏人物形象题的解题步骤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

8、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第一步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思想性格)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有时简略)第三步指出形象的意义、表达了什么感情。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试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课堂演练简答(力求概括准确)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

9、后答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吗?答:一位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思家念亲的游子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答题。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

10、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答:从形神两个方面刻画了垂钓儿童的形象;这是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