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

ID:45618069

大小:56.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_第1页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_第2页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_第3页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_第4页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田传茂程以芳(长江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湖北荆州434020)摘要:将间性视角引入翻译研究有可能开辟一个新的译学研究领域。木文探讨了翻译复合间性的内涵,其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并结介实例,讨论了间性视角下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各种互动关系。关键词:文学;翻译;主体间性;文木间性;文化间性;复合间性一、引言受西方"主体间性”和“文木间性”理论的影响和启发,“间性”研究成为当下屮国学界,特别是文化研究界的一个热点。“间性”研究的赠域不断扩大,如“文化间性”、“文学间性”等纷纷出场。“主体间性”理论是对口笛卡儿以来的主体性理论“主体一一客体”二

2、元対立哲学思想框架的一•种突破和反动,最先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后经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加以发展,具核心思想是主体间平等的对话与交往。“文本间性”,或称“互文性”,最早山法国女学者克里斯蒂娃明确提出,通常被用来指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木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它包括:(1)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木Z间的关系;(2)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木产生的扩散性影响(陈永国,2004)o不仅主体之间、文木之间存在关系,“间性”本身也是有关联的。巴赫金认为,“互文性”作为在并列的文本和陈述Z间所发生的语义关系,它的成分只能是整个话语,“它的背后是真正的或潜在的话语主体,也就是

3、所谈到的话语的发言人。”由此可见,话语活动的行为者,成为连缀“互文性”与“主体间性”的桥梁,也就是说,“主体间性”向本文的平面移动成为了“本文间性”(刘悦笛,2004)o将“文本间性”和“主体间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已有人作过尝试(蒋衍松,1994;许均,2003;陈大亮,2004)。一方血,这种研究还不够充分,即从某种间性研究翻译的文章不多;另一方而,已有的研究大都耒注意各种间性Z间的联系。本文拟对翻译间性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从而为翻译研究寻找新的视角和方法。二、“复合间性”的内涵“复合间性”是刘悦笛先生(2004)在研究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文本问性”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

4、一个新概念。他说,“所谓文学的'复合间性',意指在'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Z间的'间性'。它兼具了'文木间性'与'主体间性’的特质,同时,又是超逾了这两种间性的更高的'间性结构’”。由于翻译比文学牵涉到更多的主体(译者与译文读者)和文本(译本与其他文木),因此翻译具有复合间性的内在属性。从主体来看,“作者——译者”、“译者——译文读者”、“作者——译文读者”,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主体I、可性结构。翻译的主体间性从客观实际看,远不止是一个三维结构,因为与翻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主体尚有源语读者、原著评论者、翻译筹划者、翻译赞助人、翻译出版商以及译评人等。从文本来看,除了原著与译本

5、的恒定关系外,还有两者与前文本的交往关系。阳n由于翻译至少与两种语言和文化发生关系,源语和译语、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借助于翻译和译者这一中介,发展对话与交流。各个层面内部、不同层面Z间,各种间性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错综复杂的间性网络,这就是翻译的复合间性,或简称为翻译间性,如下图所示:主体间性文本间性文化间性复合间性从上图可以看到,翻译的复合间性是由单一间性即主体间性、文木间性、文化间性等构成的一种“间性”之上的“间性”,是一种间性集合,由各种间性的交叠部分构成。文学翻译的复合间性比纯粹的文学的复合间性具有更多的维度和向度,原因在于前者多出两个耍索,即译者和译本,并由

6、此衍生更多的间性,如主体间性等。文学创作涉及原创者、前文本作者群和读者的交往关系,而文学翻译涉及原著作者、前文本作者群、原文读者(主要是原著评论者)、译者、译本读者,英中的前文本作者群乂加入了新的作者,即那些原著作者未冇交往而译者与之对话的作者,关于这一点,木文将在最后一部分论述。同样,翻译领域的文木间性包括了文学所没有的译木和新的前文木的关系,文化间性包括了文学所没有的语言间性、市美间性、权力间性等。这些间性或背景化于翻译的研究与实践,或外化为形形色色的译论和技巧,构成为翻译的主耍内涵。三、“复合间性”之于翻译研究的意义检视中外翻译史(包括各种翻译经验总结和译论),研究范

7、式虽往返迁移,大都耒摆脱“文本中心”、“作者中心”、“译者中心”、“读者中心”单一中心论的模式。以中国译论史为例。东晋道安强调“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解婆沙序》),以至“实录”梵语倒句,出现像“与人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这种不符合汉语文法的句子(罗新璋,1984:26,398)o这种字字对译的直译是“文本中心”论的典型代表,勒菲弗尔提到的圣哲罗姆的圣经逐词对译翻译模式即属此中心范式(SusanBassnett&AndreLefenere,2001:2)o“作者中心”范式与“文本中心”范式既相联系乂有区别。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