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

ID:45611551

大小:94.1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5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_第1页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_第2页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_第3页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_第4页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探究试题源于教材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化学探究实验题源于教材押题训练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1)加热铝[例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屮,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铝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目前我国铝消费超过430万吨,在众多的金属中仅次于钢铁。经査阅,铝及其氧化物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熔点/°c沸点/°C铝6602467氧化铝20502980(1)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占地壳总质量的7.51%,比铁儿乎多1倍,是铜的近T•倍。但人类发现和利用铝比较迟,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o(2)用1甘坝钳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铝

2、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铝箔“卷缩不脱落”是因为o⑶将铝片插入硝酸汞溶液屮,铝片农面灰昭•,用湿布擦试后,铝片上附着了液态银口色的物质。将该铝片静置一段时间,铝片表面长出白色须状物,手持铝片时,白色须状物脱落,铝片发烫。经实验白色须状物能溶于稀盐酸R无气体放出。试写出直接导致铝片发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o⑴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冶炼困难⑵铝表面的氧化膜熔点比铝高,包在铝的外面,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3)4Al(s)+3O2(g)泄2A12O3(s);(2)设计实验探究还原铁粉与水蒸汽反应[例2]在没有氧气存在时

3、,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能与水蒸气反应。请设计实验,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能够发生反应。(1)诙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证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的方法是(2)某同学川如图所示装直进行实验,请帮助该同学完成设计,川下列简图画出未完成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铁架台可省略,导气管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选择)玻璃管试管U型管水槽丽灯(2)停止反应,待装置冷却后,取出反应过的述原铁粉混合物,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所得滤液中Fe*的操作方法:(3)经检验上述滤液中不含Fc3+,这不能说明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所得产物中不含

4、十3价的Fe元素。原因是(结合离了方程式说明)(4)某同学利用上述滤液制取口色的Fe(0H)2沉淀,向滤液小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至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蝕后变成红褐色。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3O4+4H2f【答案】(l)3Fc+4H2O(g)=(2)检验足否有H2产生(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如果颜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3+,否则不含Fe"・⑸如果反应后混合物中的铁粉过量,铁粉将溶液中的Fe*全部还原为Fe2+,即便加KSCN溶液也不变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

5、Fe2+,(6)4Fe(OH)2+O2+2H2O==4Fe(OH)3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2)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例3]某学生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冇关实验现象。I・实验方案①用砂纸擦净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猷试液②向新制的H?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③钠与滴有酚猷试液的冷水反应④钱带与2mol・L-1的盐酸反应⑤铝条与2mol・L_,的盐酸反应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II.实验现象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Z消失,溶液变红色。B.产牛大量气体,可

6、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C.反应较剧烈,产生气体可燃烧。A.剧烈反应,产生气体能燃烧。B.生成白色沉淀,继而沉淀消火。A.牛成淡黄色沉淀。现在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冃的:验证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仪器:试管、砂纸、银了、滤纸、小刀、药品:(略)(3)实验内容(在卜•列空格内填写相关内容)实验方案顺序实验现彖③AE②(4)实验结论:(5)问题和讨论:①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②请你补充一组实验方案(简单易行),证明此周期屮另外两种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酒精灯胶头滴管⑶3-A

7、、l-B、4-D、5-C、6-E、2-F(4)随原子序数递增,Na、Mg、Al、S、Cl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逐渐增强,因而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表现在化学性质上,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②另两种元素是Si和P,设计方案为: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磷酸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磷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即非金属性:P>Sio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2)FeCl3和CuSO4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例41CUS

8、CU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丿IJ,有同了猜想具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屮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屮加入5ml5%的H2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