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

ID:45608510

大小:70.8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1-15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_第1页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_第2页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_第3页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_第4页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折衷式团体游戏治疗对受虐儿处理效果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折衷式團體遊戲治療對受虐兒處理效果之硏究AStudyoftheEffectofEclecticGroupPlayTherapyModel(EGPTM)UpontheAbusedChildrenI何長珠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所)教授echo@maiLnhu.edu.tw2呂坤政高雄縣學生諮商中心專任心理師wishlavie@gmail.com摘要本硏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社會局通報的11名5歲至9歲的受虐兒爲對象,目的在瞭解折衷式團體遊戲治療對三種受虐兒(身虐、性虐、疏忽)之處遇效果。遊戲是孩子最自然的語言,透過媒材找出解決象徵性的性迫害衝突情緒,受虐兒常會在遊戲治療過程中出現創傷後

2、的遊戲,以口語或非口語的方式來表達感受;藉著遊戲治療,可以讓他們與創傷事件保持距離,並提供一個途徑來理解內在及外在,並找到新的方式去連結他們,以降低恐懼、憂鬱,並且增進心智的成熟、自我槪念、社交能力及發展。在遊戲治療中,全人性(holistic)—認知,感受與行爲之統整處理的原則是相當重要的,而折衷式遊戲治療模式(EclecticPlayTherapyModel,簡稱EPTM),即是從不同系統中選擇適合之理論與技巧,以處理當事人問題的方法。EPTM可以連結認知和行爲治療來處理某一案主,又可以透過心理動力的遊戲治療,來處理另一個案,並且能因應條件與限制來進行彈性的調整。而本

3、硏究即基於上述原因以及硏究調查的數據中,選擇以EPTM來運用在受虐兒的團體中。本硏究藉由投射性繪畫測驗(自我畫像、屋■樹■人、家庭動力畫)爲硏究工具,以作爲除團隊觀察回饋外,協助診斷及評估改變狀況之依據。投射性繪畫的評估最早始自於1963年Goodenough-Harris用來評估兒童之智能與適應程度;時至今日,也有許多量化以及質性的硏究發表,雖然做法不同,但共同目的皆在於評估兒童繪畫之發展階段及家庭之動力、瞭解繪畫所代表的心理或情緒意義,以及評估未說出的受害情況。本硏究結果發現,受虐兒的折衷式遊戲治療模式可分爲三階段:初階段以兒童中心學派爲主,重點在關係與結構之建立;中

4、階段以心理動力學派爲主,主要目的在宣洩;後階段則是以認知行爲治療模式爲主,透過社會性學習因素之介入來做處遇。而硏究對象中,其中疏忽兒在所進行的團體過程中,主要特徵爲「社交退縮」,要多做的是「聯結」、「示範」與「社會性智能刺激與學習環境」之提供;身虐兒則必須注意到治療技巧中的「設限」;對性虐兒而言,處理策略的主要依據應依「事件發生到介入時間的距離」而有所不同。對未來硏究的建議,硏究者認爲在團體組合上,除了考慮年齡、手足關係及問題性質外,還應加入成員氣質配合度之考量。至於在團體遊戲治療或個別遊戲治療之選擇上,也應依個案問題之嚴重程度、問題性質(疏忽個案較適合團體遊戲治療)來做

5、處遇。但面對多重失落個案時,則必須以個別遊戲治療處理爲宜;並且,當受虐兒出現抗拒行爲時,得硏發一套更有系統的遊戲治療策略,以去除其對「污名化」之防衛動機。同時也要發展更有系統的遊戲治療策略,硏發更多遊戲治療可運用的媒材與玩具。最後,建議在受虐兒遊戲治療處理上,考慮成立專職輔導治療機構之可能性。關鍵字:折衷式遊戲治療、受虐兒、團體治療壹・硏究動機與目的Garfeield及Kurtz(1977,引自Beutler&Harwood,2000)的一篇冋顧硏究中之發現,自1970年代以來,有50%的實務工作者視自己爲折衷學派,而放棄一種單一學派的立場。而隨後的時代中,也有越來越多的

6、專業,逐漸採用一種定義較不精確的折衷主義(eclectic),作爲個人偏好的實務風格(Norcross&Prochaska,1988Landreth這位兒童中心學派的巨擘,在其1995年(Phillips&Landreth)對909位執導遊戲治療師的問卷中,亦發現47%的作答者勾選多模(multipleendorsement)爲其主要的理論導向;其次是兒童中心學派(27%);再其次才是心理分析學派(8%)及其他學派(9%)。而本硏究之理論架構即爲「折衷式遊戲治療」,其操作性定義爲「依照遊戲治療階段中所出現之個案問題之特徵'而訂定治療者因應處理之遊戲治療之策略與技巧」。並依

7、改變機制出現之次序,分別呈現:(1)當事人中心學派的同理、跟隨與確認;(2)心理分析及動力學派的澄清、解說與立即性反應;完形學派的身體接觸與食物供應以及(3)認知學派的說故事技巧,以重新架構當事人解決問題之能力。依據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的資料,2009年度家庭暴力事件通報統計,0・12歲的幼兒及學童共有8872人,佔全國整體家暴人數的14%;而內政部兒童局統計,2009年兒少保護案件中,0-12歲幼兒及學童共有8436件佔0歲■未滿18歲的近63%。再從兒童虐待的分類來看,據內政統計年報所呈現的資料,2009年全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