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

ID:45605333

大小:55.2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_第1页
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_第2页
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_第3页
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中学数学论文数学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策略曹伟(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学,江苏扬州225109)摘要:学生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展示思维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课堂教学过程入手,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参与;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0-0047-01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巧妙设计

2、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数学课中,通过巧妙设计导入环节,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时,教师先由:〃年轻人朝气蓬勃,就象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句引出3张日出图,引导学生将地平线看成直线z太阳看成圆,使学生直观发现,并有效地揭示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接着教师岀示锯子锯钢管的画面,问:这个动画中何处体现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钢管的横截面可以看成一个圆,而锯子是一条直线。接着教师又岀示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解释了诗句的大致意境并用直线与圆的图描述了该诗的大致意境。至此,学生的探究欲望已经被

3、完全激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二)〃师、生〃角色互换,激活学生的思维〃师生角色〃互换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验再创造的过程堤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的一种较好的教学途径。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路过程,分析学生岀错原因,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上,一位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如图1EF是ABCD中AB,CD边上的中点,AB二AD+BC,连结DE、AF并延长,交BC的延长线于点M、N,试说明AN丄DM。此题思路很宽,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各自所用到的知识点不尽相同,六、七种方法分别用到了四边形

4、和三角形中很多重要定理及性质。然后教师请学生上台简述解题思路,〃教师〃的角色让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发现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三)重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现实,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贯彻联系生活和数学应用的思想,寻找数学知识在客观世界中的实际背景材料,把大量数学好题材置于学生所热爱的生活情境之中。如在几何教学中,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并进行评比;结合三角学习,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测量、绘制校园平面图,测量旗杆的高度等;结合社会实践劳动,利用同学亲眼目睹的水渠、谷堆等进行〃截面

5、〃、〃体积〃内容的教学,交给学生自行创作任务,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内容的活动,数学活动只有在学生亲自参与下,才会变得更有实际意义。二、通过构建高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在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行参与在数学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只讲〃可以这样做〃或〃应该这样做〃,而对〃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和〃为什么应该这样做〃却很少涉及。没有考虑到在数学概念及其定义形成或发生之前,往往存在着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如新的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定理是如何提出来的,有什么用?等等。而这个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好契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设法指导学生探讨

6、这些〃为什么〃,理解数学中的〃道理〃和〃意思〃。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概念时,教师可作如下设计:师: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1002・992?哪种更简单?几种方法比较后学生们普遍感到逆用平方差公式更简单,即:1002・992=(100+99)(100-99)二199x1.二199。师:你能尝试把a2・b2写成乘积的形式吗?根据上面具体的例子,学生不难得岀:a2・b2=(a+b)(a・b)。师顺势引导学生归纟内出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并指出关键是(形式)〃化为积〃。(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参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

7、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入手处,提问题的过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训练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展示问题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里进行生动活泼的探索,进而提出高质量的问题,然后在问题解决中顺利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培养。如在圆的有关性质教学时,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如图2,在MBC中,AB是OO的直径,zA=30°,BC=3,求OO的半径。学生看了一遍题目,便嚷开了:太简单了!很多学生都口算得出了答案。如果教师到此就停止了让学生

8、继续思考的脚步,那就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机会。试想一下,如果AB不是直径或没有了圆,学生还会认为简单吗?师:若题中AB不是OO的直径。其余条件不变,那么OO的半径还是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