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ID:45555223

大小:96.8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4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_第1页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_第2页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_第3页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_第4页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8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八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一、填空题1.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认为,人众传媒的报道活动是一种营造(“拟态坏境”)的活动,它形成人们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并由此影响人们的行为。2.B・C.科恩在考察报刊的报道的影响时曾经指出:“在许多场合,报刊在告诉人们应该C怎样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方面,却是惊人地成功的。”3.就物理视野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论,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口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耍的(信息源),阳口是重要的(影响源)。4.社会成员个人的(导向需求),是媒介议程设置功能得以发挥的社会心理前提。5.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

2、”理论,是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把握舆论现彖的。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舆论少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倒不如说是(“公开的意见”)。6.20世纪50年代所罗门•阿什的实验证明,趋同行为发生的概率受到两个重要条件的制约:一个条件是(),另一个条件是()o(第一个条件是有没有來自他人尤其是來自所属群体的支持,只要当场有一个支持者,趋同行为的概率便会人人降低。另一个条件是个人对H己的见解或信念的确信程度。实验心理学研究证明,对口己的观点确信度低的人,往往会通过寻求少他人的类似点来加强口己的信念,因而比较容易接受多数派的影响,而确信度高的人则具有较强的独立性。)7.S.莫斯考维西在研究屮发

3、现,少数意见的(屮坚人物)表现出意志的坚定性、主张的一贯性和表明态度的强烈性之际,可以对(多数派)产生有力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群体已冇的合意并推动新的合意的形成。8.按照李普曼的观点,人们的行为少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9.在传统社会,提供社会“共识”主要是由(教冇和宗教)来承担的,而在现代媒介社会则成了(人众传播)的一项主要任务。10.格伯纳认为,人众传播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故事讲解员”),而且是缓和社会各界质部分的矛

4、盾与冲突的(“熔炉”),在这个意义上它还是维护现在制度的文化武器。11・文化指标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包插三个方面的研究:(“讯息系统分析”和)、("制度分析”)和(“培养分析”)。12.学者R.M.恩特曼在他的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冇两种机制对新闻框架的建构与实现启着重要意义。第一•种机制是(报道规模控制),第二种机制是(具体信息的呈现)。13.学者W.A.加姆森认为,新闻框架的建构包含了两层含义:笫一层是(“框限”),即决定新闻取材范围,主耍使用选择策略;第二层是(“内在结构”),主要使用重组策略。14•学者R・恩特曼认为新闻框架具体有4种功能:(提供问题定义)、(阐

5、解事件原因)、(提供道德评价)和(示意解决方案)。15.1970年,(蒂奇诺)等人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沟”理论,其基本假说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Z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16.与“知沟”假说持相反观点的是J・S.艾蒂玛和F.G.克莱因于1977年提出的(“上限效果”)假说。17.信息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防止和解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而带來的新的社会矛盾。15.美国政府认为消除“数字鸿沟”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的平民化),因此在加人教育投入的同时对

6、那些研发平民化技术的公司给予大力扶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包括电脑和英他信息产品在内的(“家电下乡”)实行价格补贴政策,也是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而做出的努力。16.根据布金汉姆等人的分期,媒介素养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保护主义)阶段、(注重辨识能力阶段)阶段和(能动赋权阶段)。17.戴维森认为有两种社会显性行为可能与:第三人效果”有关:一种是(对限制媒体的舆论支持);另一种则是少抢购、挤兑等群体行为有关的(集合行为)。二、选择题1.将人众传播的坏境认知影响最早明确地概括为“议程设迸功能”并进行了实证考察的是(B)A麦奎尔和S.温达尔B麦库姆斯和肖C霍夫兰与凯尔曼D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2.提出

7、“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示意图的学者是(A)A麦奎尔和S.温达尔B麦库姆斯和肖C霍夫兰与凯尔曼D卡兹和拉扎斯菲尔德3.麦库姆斯和肖的(A)研究的研究成果为议程设置的因果关系捉供了一些证据,媒介在影响公众议程方而确有其效果,而不是相反,即公众议程影响媒介议程。A查珀尔希尔研究B夏洛特研究C越战报道研究D伊利县研究4.公众的以下哪种议题容易受到传媒的影响?(A)A间接经验的个人议题B间接经验的公众议题C直接经验的个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