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99970
大小:368.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11-11
《《多元体验感悟生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多元体验,感悟生成”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实践大理州实验小学尹立义《数学课程标准》把目标区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并把过程性目标分为经历、体验、探索三个不同的过程性目标的初级阶段。体验则是把经历的过程原理化、步骤化,定型为一个可操作的过程性结构以供内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感悟是一种体验和理解,是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能正确、合理地运用逻辑推理手段进行思考外,还能经常变换思考角度,伴以直觉猜想、灵感悟性等非逻辑成份,升华事物的本质,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总目标立足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使用的新教材(人
2、教版),以“多元体验,感悟生成”为核心,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体验过程、体验成功,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感悟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内化知识的本质,实现认识的飞跃,发扬我校多年以来“学得活、负担轻,底子足,后劲大”优良传统,从而培养学生可持续地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创新发展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将“动手实践、组织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亲历“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从而让他们获得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一、操作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例:“圆锥体积
3、的认识”例:“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二、操作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思考必须有丰富的、直观的、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借助一定的操作活动,在自主性的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和发展。但操作活动不能停留于操作层面,在操作的时候要展开数学想象,促使操作活动内化,更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习题:摆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用()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例如:一年级“想一想,摆一摆”例如:五年级学习“旋转”例如:平行四边形例如: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三、操作活动要促进学生的感悟、生成设计
4、、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构成,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要有所感悟,有体会,有新知识的生成,才是有意义的操作。有意义的探索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升华的过程,就是对新知识的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例:“3的倍数的特征”讨论:(1)能被3整除的数分别是用几根小棒摆出的?(2)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与什么有关?(3)3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例如:下图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10cm宽6cm),已知这个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请你想一想,这个长方体可能是什么样的?你能制作出这个长方体纸盒吗?四、实践操作可以延伸为有创意的家庭作业操作活动不限于课内,不限于公开课,示范
5、课。老师要根据需要既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又可以延伸为有意义的课外作业。这样的动手操作的作业往往能得到学生的欢迎,效果比做书面作业还要好。形式多样的实践操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欣赏数学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