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225841
大小:52.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课练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说“木叶”课课练大纲人教版第二册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漂泊()灼灼()征戍()桅杆()迢远()亭皋()答案:bózhuóshùwéitiáogāo2.解释下列词语。(1)袅袅(2)皎皎(3)灼灼(4)萧萧[(5)翩翩(6)冉冉答案:(1)形容烟气缭绕上升。(2)形容很白很亮。(3)形容明亮。(4)形容马叫声或风声等。(5)形容风度或文采的优美。也形容飞行轻快地样子。(6)①毛、枝条等柔软下垂;②慢慢地。3.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李杜有许多为人传颂的诗篇,以它们鲜明的形象影响了历代的诗人,使他们得到了启发。B.一遇见“木叶
2、”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冼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C.“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索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D.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答案:D解析:A项“颂”应为“诵”。B项“冼炼”应为“洗练”。C项“窸索”应为“窸窣”。4.名句填空。(1)皎皎云间月,_____________________。(2)柔
3、条纷冉冉,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4)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灼灼叶中华(2)落叶何翩翩(3)无边落木萧萧下(4)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课堂巩固一点即通1.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木”在形象上的第一个特征是:“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用于积累中。B.“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特征是:具有暗示性,暗示着树干和微黄而干燥的树叶颜色,寓于疏朗的清秋季节。C.“木叶”与“树
4、叶”一字之差,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却极大。D.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有用“树叶”的,大量的是用“木叶”,又发展到用“落叶”。答案:D解析:从文中传递的信息来看,古代诗歌中用“树叶”的十分少见,故D项表述不合文意。2.课文说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下面关于“树叶”“木叶”“落木”不同意味的赏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叶”给人枝繁叶茂、浓阴层层的感觉,“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令人想起游子的漂泊。B.“树叶”带给人的是葱郁的盛夏气息,“木叶”带给人的是疏朗的清秋气息C.“木叶”是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迢远而情深的美丽形象,
5、“落木”比“木叶”更是空阔,毫无绵密之意。D.“木叶”属于风,属于爽朗的晴空,一个典型的清秋性格,“落木”属于雨,属于沉沉的阴天,一个鲜明的隆冬脾气。答案:D解析:所谓“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是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意义。从筛选的角度看,A、B、C三项在课文第四段都有信息点,而D项文中无“落木”“属于雨,属于阴天,属于隆冬脾气”之说。3.文中大量援引古诗人关于“木叶”的诗句,这对于阐发道理有怎样的作用?答案:一是引出议论话题,二是使分析有凭有据,三是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而标题却拟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
6、示性”,你认为如何?答案: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个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来论述,恐怕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标题拟为“说‘木叶’”,文章选取古诗中的“木叶”意象作为论题,在结构安排上由引古诗到探意蕴,先排除古诗人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从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探寻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把深奥的文学理论附丽并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逐层深入,探幽发微,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说‘木叶’”的拟题应该是本文的一个亮点。5.只要一提到“木”字
7、大家都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引发人们的感伤情绪。以此类推,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请举出几个例子说明这种现象。答案:例如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商隐了
8、。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