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

ID:45188808

大小:7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IV)第I卷(共50分)本卷为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从西周到春秋发展起来的理性化思潮,其特点是,这一理性不是体现为注重技术文明或科学知识的用以改造自然世界的理性,而是一种政治的理性、道德的思考、实践的智慧。”造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这一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基础不够发达B.生产关系演进缺乏质变C.旧有“礼乐”文化失范D.政治、文化环境宽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生产

2、力大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革,故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原有的礼乐制度走向崩溃,所以此时的文化转型更体现为政治的理性、道德的思考和实践的智慧,与政治、文化环境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故选C。2.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趋势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C【解析】《吕氏春秋》收录了很多家的学说也就说明了当时的思想是兼容的,即这反映了当时思想兼容的走向,选B是符合题

3、意的,正确;战国后期百家争鸣尚未结束,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思想只是兼容而未统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意思是学派的兼容而非诘难,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答案】A【解析】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荀子的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习

4、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三者共同之处是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A正确;孟子、荀子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道德水准”不是三者的共同目的,排除B;儒学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无法反映是“儒学发展的要求”,排除C;对人性的认识与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无关,排除。4.“就世界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一种成熟的文化,必然是物态、制度与心态三大结构组成的文字符号体系。”自东周以来的中国文化模式演进中A.“千耦其耘”是其成熟物态B.贵族政治是其制度核心C.法家的破坏与建设作用突出D.其心态成熟于秦“书

5、同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文化模式。“千耦其耘”是指大规模的集体劳作,是生产力落后的表现,不是成熟的物态,故排除A项;东周以来贵族政治被打破,随着郡县制的确立,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排除B项;中国文化心态的成熟源于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故排除D项。自东周以来,依据法家思想的社会变革,打破原有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形态,确立了新的官僚政治和小农经济形态,其破坏和建设作用突出,故选C。5.董仲舒“新儒学”之“新”,一在建构了儒学总体性宇宙世界观,二在实现了儒家文化的“普世化”。其达成则主要是通过A.融阴阳道法入儒B.借天道以论人事C.借君权推明孔氏D.以纲

6、常逢迎君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汉代儒学确立正统地位不是由于其融合了其他学派的思想,故排除A项;汉代儒学是董仲舒发展的新儒学,不是借助君权推明孔子的儒学,故排除C项;汉代儒学地位的确立是依靠“大一统”和“天人感应”思想,而不是伦理纲常,故排除D项。汉代儒学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借天道论人事,最终确立的正统地位,故选B。6.《史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A.涉及了夏商主要的经济活动B.揭示资源争夺关联王朝兴替C.意在宣扬儒家仁德治国理念D.

7、可做商朝生态保护的确凿论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儒家思想。题干中的记载于夏商的经济活动无关,故排除A项;商汤主张“乃去其三面”是表现其仁德,而不是争夺资源,更不是体现商朝的生态保护,故排除B、D项。商汤“乃去其三面”是为了给鸟兽保留一线生机,表现了商汤的仁德,所以这一记载是在宣扬儒家仁德治国的理念,故选C。7.我国的封建时代,皇帝被称为“君父”,各地官吏被称为“父母官”。这主要体现了A.家国同构天下一家的政治理念B.专制浓重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C.“以民为本”的为君为官情怀D.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