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

ID:45150702

大小:4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IV)第I卷(客观题共60分)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浓重的A.宗教色彩B.神权色彩C.王权色彩D.宗族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姬姓是西周王室的姓氏,七十一国中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分封对象主要是与周王有血缘关系的王室子弟,同姓宗族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也说明西周时期分封制带有鲜明的宗族色彩,

2、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宗教、神权和王权的信息,排除ABC。2.“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对以上叙述解读正确的是,它A.忽略了秦始皇的历史贡献B.夸大了纷争的社会进步作用C.指出了皇帝制的确立背景D.捕捉了中央集权制的演进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是突出国家形态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材料没有否认秦始皇的历史贡献,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纷争的社会进步作用,排除B;皇帝制度为秦始皇首创,是他个人设计的,与材

3、料“国家形态”不符,故C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实行郡县制,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符合材料观点,故D正确。3.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中枢机构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宋朝的枢密院【答案】B【解析】为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

4、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逐渐形成“中朝”,而原来掌握实权的三公九卿则变为主要负责执行的“外朝”。因此汉朝的“中朝”的设置符合材料信息,故答案为B项。秦朝的三公九卿和隋唐三省六部的官员本来就是位高权重的大臣,不是“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排除A、C项;宋朝枢密院的设置是为了分割宰相的军权,不是取代宰相,排除D项。点睛: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外朝也称外廷,指公卿大夫。中外朝之分出现于武帝时。西汉早期,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丞相也参与谋议。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而削弱丞相的权势﹐

5、对于重要政事,依靠一些亲信在宫廷之内作出决策,中朝由此而得以形成。有了中朝,自然会有和它相区别的外朝。外朝是指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4.xx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安徽西汉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王刘庆。根据文献记载,汉武帝元狩二年封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这项考古发现可能佐证A.汉武帝废除了郡国并行制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C.汉武帝统治后期王国问题反弹D.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汉武帝封“庆”为王可知,汉武帝并没有废除郡国并行制,故A错;分封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西汉

6、统治,故B错;材料只是个案,不能说明汉武帝统治后期王国问题反弹,排除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将诸侯国的领土进一步划分并且进行分封,使地方王国的实力越来越弱,无从对抗中央,材料就是这一分封过程的体现,故选D。5.《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最主要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的长官D.参知政事【答案】C【解析】【详解】丞相属于三公之一,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职,排除A;御史大夫掌管对群臣的监督,不会干预皇帝的私事,高宗不会担心御史大夫的议论,排除B;门下省的长

7、官是宰相,拥有实权,皇帝在考虑事情的时候会顾忌他们,C正确;参知政事是宋代的中央官职,用来牵制宰相的行政权,排除D。6.某史书记载:“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材料所指的职官是A.御史大夫B.刺史C.通判D.按察使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通判之名,也因上下公文均与知

8、州联署之故。通判职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官制。7.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皇权专制不断削弱B.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