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

ID:45153205

大小:4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II)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题文中所述制度是分封制,它像蜂巢一样,按照血缘宗法关系排列每一个封国,以蕃屏周,达到稳固统治的目的,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故A项正确。2.《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

2、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使六部直接归属于皇帝,以强化君主专制。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加强君主

3、专制的措施·废除丞相制3.“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话反映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推行郡县制,由中央政府任命郡守、县令,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故B正确,A错误;元朝实行行省制,但“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不符合元朝推行行省制的背景,排除C;郡国并行制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制度,不符合“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排除D。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

4、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战争的说法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性质5.“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

5、率提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排除A;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排除C,B正确;D项“行政效率提高”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易错警示】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票拟、修旨来辅政。期间虽有内阁首辅大臣权倾朝野,但是权力的来

6、源毕竟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6.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

7、行为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清政府称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日本天皇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可知两国都在“不违反国际公法”的情况下,强调本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故C项说法正确,B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A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来。本题答案为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