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

ID:45153245

大小:104.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II)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体现出西周政治制度的分散性和松散

2、性,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A项错误。制衡性、落后性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C、D项。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至迟在公元前七世纪的末年,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材料反映出A.“人民”以与周王室联姻为荣B.分封制疏远了同族同宗的关系C.王畿内的人比诸侯国的地位高D.宗法制把王庶子的后裔逐步推向社会下层【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王畿内原邑的人民,

3、便会以‘夫谁非王之亲’自夸”即王畿内的人很早之前就是王族之人,可见是宗法制将这部分人推向了社会,符合题意的是D项;周王不会与人民联姻,排除A项;分封制加强了同族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宗法制在政治方面表现为分封制,进行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等级。3.“君主近臣,代起朝政,

4、品位既高,退居闲曹。”如果这种情形是说汉武帝时代的话,下列史实可以论证这一看法的A.三公决策,辅助皇帝B.推恩诸侯,维护统治C.攘夺相权,形成中朝D.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A项不正确;B项中的推恩诸侯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推恩令,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中“君主近臣”不符,故B项不正确;将相权分割,设立中书门下是北宋时期实行的限制相权的措施,故D项不正确;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重用近臣,削弱相权,与题干符合,故选C。考点:古代

5、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名师点睛】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4.清代康熙皇帝有35个后妃和24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D.说明了宗法继承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答案】A【解析】嫡长子被废除,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说

6、明皇帝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正确;B不是材料现象本质;材料没有否认嫡长子继承合法性,故C错误;宗法制继承也可能发生变化,并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D错误。5.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

7、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它依据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依据,社会各个阶层是否能成为政府的官员,关键在于其学识,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B项正确;材料“科举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强调科举制度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没有涉及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排除A;虽然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但与材料中“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不符,排除C;“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材料中“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

8、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不符,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6.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A.宰相权力的扩大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C.君主专制的强化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