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文体知识

古书的文体知识

ID:45078806

大小:211.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11-09

古书的文体知识_第1页
古书的文体知识_第2页
古书的文体知识_第3页
古书的文体知识_第4页
古书的文体知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的文体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书文体知识1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古代的文体与今天的文体在种类、内容、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我们学习古代汉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古代的文体。了解古代文体的一些特点和流变等基本知识,对于正确地理解古文,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无疑很有帮助。2一、古人对文体分类的研究简况文体的分类起源很早。《尚书》一书就将所收的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宋代陈骙《文则》认为《左传》中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文体。可见先秦时期,文体已经非常丰富。对文体的研究,始于魏晋时代。曹丕《典论·论文》:“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

2、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晋陆机《文赋》把文体扩大为十类,对每一种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都做了更准确细致的阐述。此时还出现了专门的论述文体的专著——挚虞《文章流别集》和李充《翰林论》,可惜此二书都已不传。3南朝梁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其中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文体的流变。此时还出现了第一部按文体编排的文章总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昭明文选》。全书共把文体分为38类。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移,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

3、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4自唐宋至明清,对文体的研究代不乏人。值得一提的如,宋姚铉《唐文粹》、吕祖谦《宋文鉴》、明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等。这些著作把文体分门别类,有的分类过细,如《文体明辨》把文体分为127类,显得过于琐碎,不利于把握文体的特点。清人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在总结前人分类的基础上,将文体分为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古文辞类纂》的分类仍不科学,有的同名而异实,如同样称“序”,“序跋”的“序”和“赠序”完全不同;

4、“座右铭”和“墓志铭”也不同。5二、文体的分类标准古人对于文体分类或繁或简,或不太科学,主要的原因在于分类的标准不统一。不同的文体既有外在语言形式的差异,又有内在内容和功能用途的差异,因此分类的角度和依据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例如诗、辞、曲、赋、颂、赞、箴、铭主要是从语言形式的角度区分的。传、状、论、辨、杂记则是文章的内容角度来区分的。书信、赠序、诏令、奏议、碑志、哀祭等是按照功用来区分的。现在我们按照这三个不同的标准分别为文体作分类。6(一)按语言形式分可分为散文、韵文和骈文。韵文指押韵的文章,如诗、辞、曲、赋、颂、赞、箴、铭。

5、其中辞赋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但它基本上是押韵的,所以归入韵文一类。骈文也称四六文,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以偶句为主,讲究平仄、对仗。骈文不押韵,不属于韵文。但它又讲究平仄和骈偶对仗,又不属于散文。骈文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体,我们应当把它另列一类。7除韵文和骈文之外,都可以看作是散文。散文句式长短不齐,不讲究句式的对仗、平仄,也不要求押韵。这类文章占古代文章的大多数。8(二)按内容分可以分为传、状、论、辨、杂记,等。(三)按应用范围(功能)分可分为:书信、赠序、诏令、奏议、碑志、哀祭等。9三、韵文分类(一)

6、诗歌类(1)古体诗四言:《诗经》(《关雎》《伐檀》《硕鼠》)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敕勒歌》、《归园田居》《饮酒》)六言:楚辞(《离骚》《涉江》)(2)近体诗五绝:《登鹳雀楼》《静夜思》七绝:《回乡偶书》《江南逢李龟年》五律:《春夜喜雨》《春望》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10三、韵文分类(二)词类小令(58字以下):李清照《如梦令》、白居易《忆江南》中调(59—90字):李清照《一剪梅》、范仲淹《渔家傲》长调(90字以上):李清照《声声慢》、苏轼《水调歌头》11三、韵文分类(三)曲类及其他(1)散曲

7、:小令:元朝散曲的一种,一般以58字以内为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散套: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长短不拘,一韵到底。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2)杂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长亭送别》其他:歌谣:东阳民歌集《凤仙花》12四、骈体文分类辞赋: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如杜牧《阿房宫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左思《三都赋》。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

8、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吴均《与朱元思书》、王勃《滕王阁序》。13五、古代散文的分类及其特点:散文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