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11

古书的注解11

ID:36336139

大小:156.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5-09

古书的注解11_第1页
古书的注解11_第2页
古书的注解11_第3页
古书的注解11_第4页
古书的注解1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的注解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书的注解背景知识:文献学: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目录学:张之洞《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学术之渊源,治学之门径;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序》:“治学之士,无不先窥目录之学,以为津逮,较其他学术,尤为重要。”校勘:方法;陈垣《校勘学释例》古书注解简史:古书汗牛充栋,有注解的不多;旧注的作用;了解旧注的体例、注解的方法、局限性;为什么要看、读旧注?阅读古籍,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文字的古今隔阂。古书注解的工作汉代开始。秦火、焚书坑儒、语言的发展、口耳相传、传抄的原因;今古文经学;朝廷征召能读古书的人;伏生传《易》给晁错汉代注解工

2、作主要限于儒家经典;由于当时距先秦较近,对古籍的字句所作的解释,直到今天还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毛亨:《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古文尚书注》马融:注《周易》、《尚书》、《毛诗》、《论语》、《周礼》、《仪礼》、《礼记》等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汉代注解古书的范围扩大: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发展,于是有魏代王弼《老子注》、晋代郭象《庄子注》;史书方面有三国吴·韦昭《国语注》。唐代通行的注解方法——“疏”或“正义”。唐人在总结前人注解工作的基础上

3、,由孔颖达、贾公彦、杨士勋等人奉命纂集成《五经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贾公彦编撰《周礼疏》、《仪礼疏》徐彦编撰《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编撰《春秋谷梁传疏》《十三经注疏》:上述唐代九种注疏+(宋代四种:价值不高)刑昺的《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和孙奭《孟子疏》。为了便于查阅,清代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里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p672读古注举例:难读的原因:注家多,见解不一,取舍难,不

4、明体例、术语;首要的问题:明体例术语。P673;传、笺、疏(正义),p672唐人除了为先秦的儒家经典作疏以外,也为子书作注,如杨倞的《荀子注》、尹知章的《管子注》;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笺注,如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家注)、颜师古的《汉书注》、李善的《文选注》、李贤的《后汉书注》。宋代:重义理发挥、轻文字训诂:朱熹元明:衰落时期,束书不观,空疏;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吴师道《战国策校注》清代:空前、集大成、顶峰,材料、方法、解决问题、结论、成就,古注的类型古人作的注释,名称很多,如“传”“注”“疏”“笺”等,这些名称有的可能因为注释的内容

5、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只是为区别于别人的注释而标以新名。古注主要可分为下面几类:1、传注类:这一类注释以文献中的字、词、名物制度的诠释为主要内容,包括传、注、笺传:依照文字逐句解释疏通,与“训诂”同义,如毛亨的《毛诗故训传》、孔安国《尚书传》等。注:解释古文字词以使其意义明白,高诱的《战国策注》。笺:笺是标识、标记的意思,始于郑玄的《毛诗笺》,他尊奉毛亨的《毛诗故训传》,为了申明毛亨对《诗经》的解释,把自己对《诗经》的解释标记在旁,使人可以识别。2、章句类:偏重于逐句逐章串讲古文的大意,与传注类以字词解释为重点不同。汉代著名的章句有赵歧的

6、《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3、音义类:又称作“音训”“音注”,是魏晋音韵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注释形式。有的是为某部书注音释义,如何超的《晋书音义》,元代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有的为一批书注音释义,如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等。4、义疏类:义疏又称作“疏”“注疏”“义注”等,是一种既解释经文又解释注文的注释形式。义疏比传注类详细,不仅解释词义,也串讲句意,甚至阐发章旨、申述全篇大意。这种注释方式在唐代大兴,如孔颖达等编有“五经正义”,“正义”原指奉诏官修的义疏,后来与一般的“疏”混用。5、补注类:在前人注释的基础上加以

7、补充、订正,如宋代洪兴祖《楚辞补注》是补王逸的《楚辞章句》的,清代王先谦《汉书补注》是补唐颜师古《汉书注》的。6、集解类:又称为“集注”“集传”“集释”,是汇集各家解说于一书的形式,如何晏的《论语集解》、裴骃的《史记集解》、朱熹的《诗集传》等。注释常用的术语一、释义术语(一)曰、为、为之、谓之、之谓相当于现在的“叫”、“叫做”。不仅用来释义并且用来区分同义词或近义词,格式是解释的词语在前,被释词在后。如:《尔雅释丘》:“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二)谓相当于“是指”、“指的是”。用来说明被释词的所指范围或

8、所比喻、影射的事物。格式是被释词在前,解释性的词语在后。《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三)犹凡用“犹”训诂时,往往是用近义词作注解,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