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60814
大小:3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06
《诗歌“阅读与鉴赏”教学初探论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诗歌“阅读与鉴赏”教学初探语文组罗晓荣2008-08-20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诗歌“阅读与鉴赏”教学初探内容摘要诗歌是最具抒情性和美学特征的文学样式,诗歌鉴赏能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而诗歌的“阅读与鉴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诗歌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其中包括对话策略、比较鉴赏、激情诵读、个性化阅读等。以期引起对语文课堂的思考与改进,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关键词诗歌阅读与鉴赏对话策
2、略比较鉴赏激情诵读个性化阅读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方面的目标。其中“阅读与鉴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必修1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更是关键。成功而有效地上好这一单元,既是高一新生进入语文新课程的关键,也是进入整个诗歌学习的关键。本文即以这一单元为例谈谈在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一.诗歌教学中的对话策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鉴赏”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诗歌教学正是承
3、担着这一重任。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诗歌最具抒情性和主观色彩,因而也最具个性化。诗歌教学尤其要注重与学生平等对话。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技能。”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课堂上老师应创设一种平等自由对话的氛围,这种对话不是对概念或观点的认同,而是对阅读体验的展示、交流、提高,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教学佳境。如必修1第一单元《雨巷》这首诗,内容相当含蓄,
4、诗意朦胧但并不晦涩,情感低沉而不颓唐,感伤而不凄凉。学生非常喜欢读。这时候老师就应该给学生一个比较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反复诵读、涵咏、品味、交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理解与学生进行引导式的对话:师:“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齐答:“多雨!”师:“阴雨的天气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和哀伤。谁能说说古诗词中借雨写愁的诗句?”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生:“秋风秋雨愁煞人。”师:“读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么,你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男生齐答:“丁香一样的姑娘美!
5、”(生笑)师:“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么模样?穿什么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由此引入对丁香、丁香姑娘的理解。生答略)生问:诗人为什么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姑娘?而不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姑娘?师引导:为什么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几乎都是悲剧?为什么贾宝玉只喜欢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自古以来“愤怒出诗人”(这里涉及到愁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愁与审美的关系,学生讨论十分热烈)这样的对话自由开放,没有专门的内容分析、主旨分析、艺术手法分析,学生在不
6、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诗歌的赏析。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要始终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平台,某些问题不一定得有标准答案,反馈也不是简单的对或错。要重在参与、体验、交流的过程,在过程中就是学生提供的表现,不用太注重答案和结果。老师应该像向导,而不是权威。因为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一旦老师非要概念化地把诗的内容、主旨落实,那么,诗的美妙、诗的韵味、诗的魅力也即随之消失。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尤其要避免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设法回避问题和干扰的发生,让学生被动接受预设的对诗歌的确定解释;二是不能容忍学生对诗歌产生看似荒唐,其实是富有想象力的想法;三是
7、用老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诗歌的诵读理解,无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二诗歌教学中的比较鉴赏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如有需要,可查看作者文库其他文档。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俗话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对诗歌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是同一诗人不同诗作的比较。如《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的比较;也可以是一首诗中某一诗句使人联系到其他一首诗的诗句,如由毛泽东的“独立寒秋”联想到柳宗元的“独钓寒江”,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联想到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
8、花”,对其诗句、意境、情感进行比较,就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某一物象的认识加深、拓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