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318994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2
《诗歌鉴赏技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技法初探莫村中学刘秋颜摘要:鉴赏诗歌可从诗题、诗人、诗注破门而入,弄清其创作背景与诗人的风格品性,然后摄其三魂:意象、情思、意境,即结合诗歌内容找出所写的景物,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再现画面,置身其中感觉画面气息,由此贴近作者的情思,体悟意境。最后审清题眼,联结相应的表现手法与诗人情思一一解答。关键词:意象情思意境表现手法中国是诗的国度,由《诗经》到《楚辞》再到汉魏的诗赋,然后是唐诗宋词元曲,古典诗蕴实属丰厚。诗歌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历年来也是语文教学重点关注的文学样式之一,诗歌鉴赏也成为历年考题之一。可惜,现在的学生
2、古典文学修养不高,应付这个考题颇感吃力,甚或有闻诗色变完全留白的。为此,教师费尽心思不断摸索、探究、总结,终小有所得:技法三部曲。破门之法:诗题·诗人·诗注鉴赏诗歌,首先触及的自是诗题。其实古今同理:题好一半文,很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暗含玄机,某个词或是诗眼所在。例如2006年广东省的高考题里,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远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深树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不看诗歌内容,只是题目中的“怀归”二字,我们就可以揣摩到诗歌的内容与情感了。“怀”,忧思也;“归”,归乡回家。两者合而为
3、一就是思乡盼归,忧思满怀。事实上结合诗歌内容以分析,由“旧业”一词即可明白这首诗的确表现了诗人在外为官,触景生情,思乡盼归之情。再如陈与义的《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仍是不看诗句内容,只看诗题,关键词肯定在一“早”字。至于诗人如何写自己的“早”,那就得结合诗句再分析了。其次则须知人论世,解读诗人及其创作风格与人文品性。诗者,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人生于世,各有其世自有其心。诗歌作为其心灵现实的艺术反映,当然附有其独特的个人气息。因此鉴赏诗歌时必须注意解读诗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致了解各
4、个时代著名诗人的人生履历与创作风格。例如盛唐之世的李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的傲岸不羁,其诗风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飘逸。历尽浮华沧桑的杜甫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雄心,也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悲苦自嘲,其诗风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沉郁顿挫。苏轼呢,又是另一种存在。东坡是超脱在宦海浮沉后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殷勤昨夜三更雨。偷得浮生半日凉”的旷达洒脱之士,其诗风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的豪放俊逸。至于一代词宗李清照,既有前期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轻快愉悦,也有后期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悲苦凄凉。履历有异,心性不一,诗格诗情自是各有所依,因此赏诗须读人。第三,诗注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之一,因为诗注大多会说明诗人创作该诗的背景。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纵使相似,情思也会迥然不同的。很简单,杜甫是一个终生心怀世人与国事的爱国诗人,一心报国矢志不渝。可是安史之乱前,他还过着裘马轻狂的日子时,他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壮志满怀;安史之乱后,他就变成了“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的悲苦自嘲。杜
6、甫的心志从未变过,可多年的颠沛流离,落魄异乡,他的豪情壮志终不免显得迂腐,心境自是凄苦不堪。如果不是诗注标明后者乃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的作品,只怕读者难明个中道理。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单看诗句还以为诗人心情很好,愁恨已随昨夜之梦远去呢。可一观诗注,此词乃写于李煜亡国之后,结合他的人生履历肯定就明白此词情思不可能是愉悦的。此词是以乐写悲,昔日的繁华更显如今的落魄悲苦。所以解读诗注是可以暗晓诗人处境与心境的。摄魂之道:意象·情思·意境诗歌实有三物:意象、情思、意境。任何
7、考题都绕不过这三者。中华诗歌向来有“诗画一家”的妙法,所以鉴赏诗歌最关键是注意诗歌的意象,特别是积淀着文化因子的古典意象,联系所写的意象构思诗歌反映的画面,感觉画面的气息,把握作者的情思与体悟意境。意象,顾名思义乃意中之象,即染有作者情思的景象、物象,为此才有王夫之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华诗词传承日久,不少意象已经积淀出固有的文化底蕴,我们可以视为文学常识予以积累。如杨柳寄寓的是惜别怀远,离情别恨。因为“柳”者,“留”也。《诗经》曾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杨柳枝条的轻柔缠绵喻人的离情依依,且古有折柳赠别之风,所以后世才会有“
8、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之恨。从此杨柳之景一入诗词,总有离情别思。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至于别的意象也同此理。明月多寓相思之情,如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