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943052
大小:7.8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05
《建设-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申请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汇报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汇报人王晓丽2012年5月21日陈述学校: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管部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教育局答辩成员:***博州教育局***博州财政局***专业带头人王晓丽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汇报提纲六、保障措施一、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三、建设思路与目标四、建设内容五、资金预算与建设进度七、预期效益一、建设背景1、博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博州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州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一产年均增长8.6%,二产年均增长23.6%,三产年均增长10%。“十二五”,全州国内生产
2、总值年均增长要实现12%的目标。博州经济快速发展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建设背景2、博州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维护稳定的需要“十二五”,博州每年计划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人次,五年总计要培训各类人员共计22.5万人次。博州改善民生、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大局急需职业学校支持。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博州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贸易通道和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公路客货运吞吐量巨大,每年需新增维修与服务人员350余人;“赛里木湖、艾比湖、怪石域、温泉”,“十二五”,博州将创建1个5A
3、级景区,4个4A级景区,一大批旅游配套设施将新建,全州旅游服务人员每年需新增790余人;博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每年需增护理人员370余人。汽车维修与服务、旅游服务、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急需大批技能型人才。建设背景4、“博州湖北职教园”和“武汉职业技术学校博州分院”建设的需要中央对口援疆会议将新疆发展推入了快车道。湖北省将“一园一院”列为湖北援博工作的重点援建项目,搭建中职与高职、博州与湖北、西部与东部衔接与沟通的“立交桥”,把博州建成人力资源大区。“一园一院”建设迫切需要一个能在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作用的示范性学校作支撑。建设背景5、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需要2
4、010年8月,博州七所职业学校整合成立新的“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壮大的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汇集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模式,急需自治区示范性中职的建设平台,完成教育软资源的整合。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2010年——2012年地方财政投入情况800201020112012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域环境较佳“建好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博州分院,实现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目标。”已列入博州“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基础专项投入8000100200400600600万元用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年万 元600万元用于学校
5、实训设备购置就业培训专业设置引进专门人才12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0100200400600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较好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拥有较强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建设基础2、重视基础能力建设,办学实力较强3、深化各项综合改革,办学水平较高建设基础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办学效益明显三年来,学校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1072人次,技能鉴定8864人次,就业率97.4%,双证率94.4%,用人单位满意率90%。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建设基础三、建设思路与目标1433建设模式立足博州,面向北疆,服务新疆的办学定位一是深化博州职教园体制机制改革;二
6、是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实施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四是深化人才评价模式改革。一是系统化课程开发建设工程;二是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工程;三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提升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和护理三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1.明确一个定位4.开展四项改革3.实施三项建设工程3.提升三项能力建设思路按照明确一个定位,开展四项改革,实施三项建设工程,提升三项能力”的“1433”建设思路开展示范校建设1、总体目标建成一个园区:通过多方合作共赢的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建成具有对口援教特色的博州湖北职教园。构建四级培训体系,建成三个品牌专业:
7、完善专业建设机制,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形成州、县、乡和村四级培训网络体系,建成三个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有一定吸引力的品牌专业。实现一个目标:建成在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让学生、家长、社会和政府满意的示范性学校,辐射带动全区同类中职学校和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建设目标2、具体目标(1)以“职教园”建设为突破,推动办学模式改革加强“博州湖北职教园”建设,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2)提升教学环境支撑,改革教学模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