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890171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01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摘要]:新课改理念认为:光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呆板缺憾的,有预设、更有生成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本文从预设与生成的概念和处理误区入手,探讨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并且探索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策略。这些策略从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智慧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本文认为只有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不死,生成不乱,才能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促使师生共同成长。[关键词]:预设生成策略预设是指在课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定计划或方案。预设包括解读和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立教学目标,把握重点与难点,
2、预先思考学生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可能影响教学进度与目标的其他变数并作出相应的应变策略。预设具有目标明确、结构严密和操作性强等特点。它是教师走进课堂的必修课,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生成也就是动态生成,是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由于经验、思维、情感、兴趣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师预先设计的活动或探索中,有新的状态不断产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并影响下一步的教学发展的动态过程。对教师来说,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生成”和“不可预设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准备范围内,是在教师的意料之中、计划之内的,后者是脱离或超出
3、老师的预计,是随机和偶发的。生成具有复杂、动态、偶然、隐蔽等特点。当前人们对预设与生成两者关系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出现“一预设就死,一生成就乱”的说法。如何正确理解这两者之间辨证的关系,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当今课堂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误区(一)预设过于精细与强韧,成为学生思维与想象的桎梏鼓励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并不是反对预设,精心的预设会让生成增添光彩。预设成功的案例的优点在于创设成功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等。但是过于细致、强韧的预设使本该动态生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如果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来回答、解决一个
4、问题需要用几分钟、教学环节中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考虑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情感,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犹如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个“圈套”,等着课堂上引导学生往里跳。当课堂中学生的探究没有达到老师的预定目标时,老师就急于上阵、步步为营,生拉硬拽地把学生引入老师自己的思维轨迹。否则似乎学生就会误入歧途、徒劳无功。这正如叶澜教授曾如此描述传统课堂:“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待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课堂
5、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1]6如此过于注重预设必然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化和程序化。在这样的课堂中必将影响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权威性和绝对性,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使得原本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教师往往把知识分割为一个个知识要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生硬简单地处理,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理解水平的差异性,这样对学生的要求就成了对预设答案的顺应和认同,学生对知
6、识的掌握也主要停留在记忆层面上。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渐渐地被消磨殆尽。(二)过于注重学生的生成,把学生的自主变成了“自流”1.放任自流,有学无导在热衷于追求生成的洪流中,有些教师将生成作为衡量老教法和新教法的依据和标准。于是,出现了课堂上任由学生发挥,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的情况,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落实,教学环节紊乱。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学生说的有无道理,教师都不敢触及一个“不”字,惟恐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站在讲台前的讲授者变成站在学生中的参与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但这
7、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在引导课堂动态发展中,教师要正确理解文本的价值取向,理直气壮的拥有自己的声音,把握课堂主旋律,而不是盲目地胡乱生成。2.偏离主旨,胡生乱发虽然新课改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并不等于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要基于文本的价值取向。因为无论哪个版本的教材,每篇文章都蕴涵着编者、作者的意图,这些都需要师生共同研究和探讨,从各个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主旨。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不加筛选,一律鼓励,任由学生夸夸其谈,借题发挥,旁征博引,甚至严重偏离了编者、作
8、者的初衷和文章的主旨,使文章蕴涵的哲理和价值观严重变味甚至扭曲。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