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

ID:44817603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30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_第1页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_第2页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_第3页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_第4页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梅州客家各姓主要来自汀江流域现定居于梅江流域的客家,素有“先客”、“后客”之分。南宋以前迁来者为“先客”;元以后迁来者为“后客”。南宋以前,梅江流域虽有一些中原南徒的汉人迁来,但为数不多,大部分陆续衰亡或转徙,其后裔延续至今者已寥寥无几。据镇平县(今蕉岭县)黄钊著《石窟一征》载:“镇平无北宋以前先客……今邑中旧族,南宋来者亦复寥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宋元间曾经有过一次大动荡。南宋末,元兵南侵,原梅州先客有的被迫转徙他处,有的响应文天祥招集义兵,参加抗元。勤王兵败后惨遭元兵杀害。父老相传,松口卓姓有八百人,勤王失败后,只存卓满

2、一人。可见,元兵南侵,致使梅江流域先客濒于绝灭。元以后,地广人稀之梅州,遂成为客家再一次转徙之目的地。据《嘉应州志》载:“地为之虚,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又载:“今之士著多来自元末明初,以耳目所接之人,询其所来自,大抵多由汀州之宁化,其间亦有由赣州来者。其语言皆以汀赣为近……”。又黄遵楷撰《先兄公度事实述略》一文中说:“嘉应一属,所自来者,皆出自汀州之宁化石壁,征诸各姓,如出一辙。”9数年前,我们曾对宁化石壁(今称石碧)进行实地考察。石壁包括27个自然村,面积约2O平方公里,是由赣入闽的重要径口,地阔民稀,土地肥沃,有山有水,可进可

3、退。唐末动乱,五代更迭,中国陷于大混乱、大分裂时代。当时此处未及兵祸,相对较为安定,自然成为避难之乐土,成了客家再次迁徙之目的地。这就是梅州客家大部分祖先寄居宁化石壁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因素。查考《崇正同人系谱》及一些姓氏宗谱,有如下一些记载:李姓:唐末,有李孟者,因避乱迁汀州宁化之石壁乡。李孟生子珠,珠生金、木、水、火、土五子,第四子火德再迁上杭,传至第八代又迁永定,今赣、闽、粤、桂之李氏多出自四房火德之后。丘姓:宋末有三五郎者,自豫迁闽宁化石壁后,其孙继龙迁上杭,从龙迁河源,梦龙迁梅州蕉岭。继龙之次子惟福又迁大埔。陈姓:宋末,有陈魁者,率其族众93

4、人,移至汀州府之宁化、上抗,其曾孙有孟二郎、孟三郎,由闽迁粤之梅州。刘姓:唐末,有刘祥者避难迁汀州宁化定居,传至十余世,至宋中叶,有开七者,因服官粤省东部,移家潮州,后再迁梅州。肖姓:宋时,肖轩自泰和迁汀州宁化石壁,至元代,复人嘉应之松源,后繁衍为岭东巨族。9罗姓:唐末,有罗景新者,因避乱迁闽之宁化石壁,至宋元佑间,有一支迁粤之兴宁县。至明洪武间,有名宁者,由石壁迁长乐(今五华)七都村。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第一、二集整理的69个姓氏中,记载祖先来自宁化石壁乡的有王、李、丘、江、何、吴、陈、范、刘、卢、钟、罗、肖、邬、廖、张、邓、林、姚、伍、刁、侯、蔡、

5、郭、汤、杨、曾、粱、曹、韩、池、高、巫、缪、黎、谢、戴、黄、赖、冯、蓝、薛、新、杨等44姓。来自上杭的有沈、范、张、郭、徐、温、郑、卜、冯、傅、蓝、余、邹、李、高、廖、薛、谢、温、袁、巫、王、丘、江、何、吴、钟、罗、黄等姓。来自武平的有王、钟、何、赖、邬、练等姓。来自永定的有江、巫、赖、吴等姓。来自长汀的有涂、邹等姓。来自连城的有谢、徐、江、罗、杨等姓。来自清流的有李、赖等姓。9可见,今日梅州各姓绝大部分是元明以后从汀江流域迁徙来的(部分由赣南迁来),以宁化石壁居多,有的是寄居石壁数代后,再沿汀江向前推进至闽西各县,再转徙入梅州。因而汀州宁化县石壁乡成为

6、客家先民南迁的中转站,成为梅州大多数客家人的祖居地。梅江、汀江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梅江与汀江流域客家人的远祖都是中原汉人,由于长期居住山区和固守封闭式的生活传统。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深远,尽管两地风俗存在着不少时空差异,但至今仍顽强地保存着许多中原文化的特征。(一)崇尚读书,兴学育才梅州、汀州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下”,大多出自书香门第,具有中原文化气质和“诗礼传家”的家风。据乾隆《嘉应州志》记:“士喜读书,多舌耕,虽穷困至老,不肯辍业。”客家童谣道:“蟾蜍婆,咯告咯,晤读书,无老婆”,“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都把读书与娶妻联系起来,反映了客家

7、人崇尚读书的风气。在客家农村,有“有子不读书,不如养条猪”,“不读诗书,有目无珠”的乡谚,也反映了读书在客家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旧时,尽管生活极为贫困,但靠挑担砍柴卖也要缴女子读书费用,成为两地客家人普遍的动态。9汀江文化形成较早,唐末至宋初开始兴学育才。汀州郡学创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州府建文庙,培育人才。各县相继创设县学,兴办书院。汀州客家读书成风,人才辈出。据《客家风情》一书收录自唐宋至清代进士以上及其他人物的汀州客家名人计148人。如文状元张显宗,宁化人,武状元丁锦堂,上杭人。清代著名画家有上杭的华岩、长汀的上官周、宁化的黄慎、武平的李灿等;在

8、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显著地位。还有著名书法家、惠州知府伊秉绶(伊汀州)是宁化人,著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