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S版】(新版)2019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22 寓言二则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版】(新版)2019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22寓言二则知识与技能1.会认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借助译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每句的大概句意.3.有感情、有韵律、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寓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传统语言文化艺术的风采.2.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喜欢寓言故事.3.懂得守株待兔、滥竽充数是不好的行为.[教学重难点]1.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理解语句.2.从文章中悟出故事寓意,正确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趣的故事呢?(生自由发言)2.同学
2、们听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有神奇的童话故事,有想象丰富的科幻故事,有含着美丽传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也要来读一则故事,看看这个故事与我们平时看过、读过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范读,将不认识的字标注拼音.2.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3.交流汇报学习情况.【语文版】(新版)2019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株”“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可以用熟字加部首方式记忆.4.听老师范读,借助译文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守株待兔的农民很笨,总想着不劳而获;不能向这位主人公学习.)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
3、课件(已标注节奏号)的课文:请同学边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将节奏号标注在课文相对应的位置.2.(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你们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有出示[大意],语言很短,读起来像诗.)师小结:这样的文体称为文言文,是我国传统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今天就来借助[大意]一起体会古代文人的智慧吧!3.请结合[大意]说说“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宋国人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到兔子——守株待兔)(宋国人在耕作时,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什么也不做,守着树桩,希望再得到兔子的故事)(1)“这个人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
4、,希望再得到兔子”对应文章中哪句话?(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2)“耒”是什么意思?“株”是什么意思?“冀”是什么意思?对应着这两句话再读一读.(耒:农具;株:树桩;冀:希望)(3)我们再将“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读一读.(分组、指名、合作读)师小结:我们知道了守株待兔的意思.你觉得这个农民愚蠢吗?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对这位农民想说点什么呢?【语文版】(新版)2019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愚蠢.农民不劳而获,死守一个理,不知道变通,因此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功;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意外的收获而存在侥幸心理)(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过像这位
5、宋国人的经历吗?如果遇到同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言之有理即可)4.总结:通过学习守株待兔,我们知道了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应该踏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的道理.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了吗?(生答)(通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1、(播放动画片《滥竽充数》)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动画片,看完后,看谁能把这个动画片的内容讲一讲.[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2、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6、)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滥竽充数(2)理解词语: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语文版】(新版)2019年秋季三年级上册语文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7、)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1)小组内交流、讨论.(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通过生动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