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

ID:44675590

大小:40.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4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_第1页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_第2页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_第3页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_第4页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通利三焦法的临床应用【关键词】通利三焦;温阳化气;耳鸣;痛经;痙疮笔者幼承家学,又蒙全国名老中医陈潮祖先生悉心教诲,临证稍有浅得。近年来临证常从三焦论治,通过通利三焦以治脏腑病变,用于临床各科,取得较满意疗效。故不避鄙陋,且将愚见阐述如下。1理论溯源《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云「'三焦者,人Z三元Z气也,号曰屮清Z腑,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也。”说明少阳三焦为津气运行之通道,其功能为运

2、行水液和运行元气。脏腑形骸能够获得阳气温煦及阴津濡润,均须凭藉三焦为其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指出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人体水液升降出入及浊液排岀的通道。水液在人体内的布散和向体外的排泄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协调息息相关,然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三焦水道通利,则水液运行通畅;否则,肺、脾、肾等输布水液的功能难以实现,水液运行受阻,浊液不能外排,而致水湿内停,变生诸证。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所说「三焦病者……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则为胀。”可见,三焦病变

3、,绝大多数为水饮泛滥,形成肿胀,少数为“气郁、血瘀(血分)”。但气郁则水不行,“血不利则为水”,仍与“水分”密切相关;其发病虽有上、屮、下的侧重不同,但每每互相牵涉,甚则弥漫三焦。《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可知,水液正常运行,有赖脾气输布、肺气宣降、肾阳气化,而肾阳化气尤为重要;若肾阳亏损,气化不及,则水湿内停。三焦之所以能“总司人体气化”,是由于三焦能通行元气。而元气根于肾,经三焦而分布全身,内而脏腑,外达曠理肌肤。如果

4、阳气运行受阻,肾中之气不能正常运行其气化温煦的功能,则气化不利,水湿停聚而三焦壅滞,变生百病。由此可知,三焦不利,虽与肺失宣降、肝失疏泄、脾失运化等密切相关,然其根本在于肾阳虚损,气化不及。气化不及,水液失调,可见小便反多与小便不利两类相反征象。肾阳虚衰,不能蒸腾水津为气上升而直趋下走,则小便增多;津不上承则饮水无度,饮多尿多Z消渴见矣。气化不及,水湿停滞于肾脏则腰痛、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不通,或阴囊潮湿,或蓄水为疝,或带下清稀,或经淡如水,或遗精滑泄,或体渐肥胖。陈潮祖先生认为,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每循少阳三焦水

5、道而无所不及,犯于某部,某部即呈病态[1]。所以,此证虽然病本在肾,征象却可见于五大系统的任何部分。据此,从表里而论,犯于体表,则见肢体重着、疼痛、不仁、不用、浮肿;犯于脏腑,征象见于五脏,更为复杂,主要有:木为水涝,肝肾同病;水气凌心,心肾同病;土为水侮,脾肾同病;水泛高原,肺肾同病;上干清阳,壅闭七窍;气化不及,湿滞经脉。现分述如下。1.1土为水侮,脾肾同病阳虚不能化气,脾虚不能制水,内侵脾胃,导致运化失司,升降失调而或吐或泻,或吐泻交作;或阳不化气,水津不布,虽有水湿停滞而肠道却失濡泽,反见便秘。1.2木为水

6、涝,肝肾同病肝主筋膜,肾主水液。阳虚气化不及,水湿停于嗾理,筋膜受其影响,停滞胸胁,即呈胀满、疼痛;水液变化痰饮、上干清阳之位,刺激筋膜而眩晕Z证见矣。1.3水气凌心,心肾同病心阳根于肾阳,心阴源于肾阴,两脏协调,则心脉运行无阻。阳虚气化失司,水湿从少阳三焦上凌于心,心阳受阻,遂致心悸、怔忡等;气化失司,水湿从三焦蒙蔽神明,遂神志不清,成为癫痫。1.4水泛高原,肺肾同病《灵枢•本输》云:“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三焦联系肺肾,是水液升降之路,若气化不及,水从三焦上泛于肺,肺失宣

7、降,遂生喘咳之症。1.5上干清阳,壅闭七窍浊阴上逆,上干清阳,则头部昏胀;壅塞肺窍,则鼻塞、流清涕;阳气虚损,表卫不固,卫气不能宣发于外,逆从鼻窦而出,遂连声喷嚏;水湿壅滞口窍、耳窍、牙龈,则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牙龈肿痛诸症见矣。1.6气化不及,湿滞经脉少阴经脉循喉咙,夹舌本。若气化不及,湿阻经脉,肺气不利,可见失音、声嘶、咽中如有物阻等症。总之,阳不化气,水湿内停,病及表里上下、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变生诸症,涉及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2治法与方剂阐释气化不行,水湿停滞,治此唯宜温阳化气,气化行而津四布,犹如旭日凌

8、空,阴云自散。温阳化气、利水行湿,可令水湿遁去,则三焦水道畅通无阻,诸证顿消。故三焦宜通,而通利之要在于温阳化气、利水行湿。伤寒名家陈亦人先生言“五苓散能助脾之转输,通利三焦,化气行湿。因此,凡是水湿留滞不化,或由此而派生的许多病证,不论表里上下,用之皆有一定效果。”[2]可见,五苓散能温阳化气、通利三焦。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中桂枝助阳化气,振奋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