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证证治浅谈

瘀血证证治浅谈

ID:44656624

大小: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瘀血证证治浅谈_第1页
瘀血证证治浅谈_第2页
瘀血证证治浅谈_第3页
瘀血证证治浅谈_第4页
瘀血证证治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瘀血证证治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瘀血证证治浅谈【关键词】血瘀;中医药疗法【关键词】血瘀;中医药疗法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体内,或行血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瘀积于脏腑器官组织,失去其生理功能的均称为瘀血。“瘀”字最早见于《楚辞》,曰“形销蘇而瘀伤”;《说文解字》曰“瘀,积血也”;《内经》中有血凝泣、恶血、留血、凝血、血苑等。《金匮要略》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瘀血。”现代认为血瘀证应包括血液停积、血流不畅、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毕业论文1病因病机1.1外感病邪外感六淫皆可致瘀,以寒邪

2、多见。《灵枢&W12539;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说明寒邪可使血行停滞瘀阻。火燥热邪煎熬伤血,久则形成干血劳瘵;伤寒邪热入里,热与血结而病蓄血。叶天士曰:“夏月热久入血,最多蓄血一症。”张仲景《伤寒论》有“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也”、'‘发热七八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伤寒有热,少腹满,为有血也”之说,说明火燥热邪也可致瘀。1.2情志所伤情志所伤可使阴阳气血失于条达,气血逆乱,致气滞血瘀。《素问・;调经论》云:''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生气通天论

3、》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譬如大怒可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常见两胁肋疼痛。1.3饮食不节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饮食偏嗜可损伤血脉,影响血行而致瘀血。《素问・;生气通天论》云:''膏梁之变,足生大丁。”可见饮食失节亦可导致瘀血。论文代写1.4外伤因素外伤因素常是发生瘀血的重要因素。《灵枢・;贼风》云:“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则血气凝结。”《诸病源候论》:“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若因堕坠损伤,即血行失度,皆成瘀血。”可见各种外伤均可导致血行失常而致瘀。论文代写1.5出血《血证论》曰:''吐覷便漏,

4、其血无不离经,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离经之血,或排于体外可视,或存于体腔,或停滞肌肤,无论何种,总有血液滞留停积成瘀。”另外,止血不当而使离经之血阻于脉内,也是致瘀之因。1.6其它久病、年老、工作环境、职业病史等亦与瘀血形成有关。论文代写2治则治法《内经》强调要和血,即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如《素问&W12539;至真要大论篇》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强调攻逐瘀血,并创制许多活血化瘀方,如大黄虫丸、大黄牡丹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等。朱丹溪主张对"有瘀血留滞之疾病,当用破血行气药,留尖桃仁、香附之类”。傅山

5、治疗瘀血证多在益气养血基础上,佐以行血活血之品。他认为“补气以生血,新血生而瘀自散”。温病学家叶天士认为,外感热病入血分易致血热血瘀,当用凉血活血解毒法,并倡导"病久入络”、“久病多瘀”学说。王清任认为,治疗瘀血证当以补气为主兼以活血,他认为气虚是造成血瘀的重要因素。如其在《论抽风不是风》中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强调按血瘀之部位选方用药,曰:''瘀血著留在身,上下内外各有部分不同,分别部居,直探巢穴,治法尤百不失一。审系血瘀上焦,则见胸背肩膊疼痛麻木逆满等证,宜用血府逐瘀汤或人参泻肺汤加三七、郁金、荆芥,使上

6、焦之瘀一并廓清;血瘀中焦,则腹中胀满,腰肋著痛……宜甲己化土汤加桃仁、当归、姜黄主之……血瘀下焦,腰以下痛,小腹季肋胀痛……宜归時失笑散主之。”2.1治疗原则论文代写2.1.1祛除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说:''凡治病,必先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治疗瘀血证亦如此。寒凝血瘀者宜温散寒邪;热结血瘀着宜清热凉血;气滞血瘀者宜疏理气机;气虚血瘀者宜益气补虚;痰阻血瘀者宜祛痰化瘀。毕业论文2.1.2辨病辨证相结合,标本兼治辨病辨证相结合有利于严密掌握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的变化,看到疾病的本质,为治疗提供依据。标本是相对的,如正气是本,邪气是标;病因是本,症状是标

7、;原发病是本,继发病是标等。一般而言,治本是最根本的,但在某些情况下,要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2.1.3整体观念,三因制宜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将各脏腑、组织和器官联系在一起的统一的整体。因此,瘀血的治疗,也不能单纯着眼于瘀血,要考虑到气血津液的关系及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做到三因制宜。毕业论文2.2治疗方法瘀血的致病因素繁多,而且常常相互兼夹,故应根据瘀血的致病因素及兼夹来确立治法。论文代写2.2.1补气活血法治疗因气虚所致的各种血瘀病症。本法重用补气药以增加血行动力,促进瘀血消散,辅以活血药使瘀血得化,气血得畅。代表方为

8、补阳还五汤。2.2.2行气活血法治疗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