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42481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翊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稳心颗粒5”次,3次/d,温开水冲服,6周为一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冇效率及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稳心颗粒对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关键词】稳心颗粒;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性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山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害(如心肌梗死、心肌病、炎症、血流动力负荷过重等)引起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心力衰竭是一种症状性疾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死亡率高,预后不良[1]。木研究通过对吉林省洸南市东升乡中心卫生院2012年01月〜2013年04月7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观察,比较研究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
3、般资料所有72例患者均为2012年01月〜2013年04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脑钠肽及常规生化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如患者伴有严重心动过缓(患者清醒时心率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休息、血压和呼吸的多功能监护、限制钠盐摄入、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应用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
4、上,再给予步长稳心颗粒(山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治疗,5g/次,3次/d,温开水冲服,6周为一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的变化。1.3疗效评价按照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级评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250%)、脑钠肽水平显著下降(<100pg/ml);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45%~50%)、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400pg/ml);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左室射血分数未见升高、脑钠肽未见降低。以显效及有效之和统计总有效率。1.4统计学方法所有资
5、料采用t检验,均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分别为:对照组36例患者,显效22例,显效率为61.11%(22/36),有效8例,有效率为22.22%(8/36),无效6例,总冇效率为83.33%(30/36);治疗组36例患者,显效23例,显效率为63.89%(23/36),有效10例,有效率为27.78%(10/36),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67%(33/36)o两组患者在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冋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使
6、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导致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步长稳心颗粒是由山东步长制笏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纯中约制剂,药物成分有三七、甘松、琥珀、党参、黄精等,三七、甘松两剂药物药性温,冇理气化瘀、开郁醒脾之功效;琥珀药性甘平,起到宁心护脉、活血利水作用;党参、黄精两剂药物药性廿平,有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作用;经大量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步长稳心颗粒临床功效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宁心复脉、定悸安神,它可使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增加的同时,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使心肌缺血改善,增强心肌顺应性,能使冠心病患者的心舒功能得到改善。以往稳心颗粒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
7、患者较多,木研究将稳心颗粒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中,能使心力衰竭等到较好的患者,增加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脑钠肽[3],取得较好的疗效。稳心颗粒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口服应用方便、安全有效。本临床研究发现,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稳心颗粒可将常规抗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总有效率由83.33%提高至96.67%,.且不良反应轻微。由此可见,在常规抗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口服能提高治疗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屮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王吉耀•内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5-298.[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
8、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