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

ID:44640219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_第1页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_第2页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_第3页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_第4页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烧伤后真菌感染的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2例烧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48例烧伤患者中,32例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6%。阳性标本主要分布于中段尿液、血液和创伤表面分泌物中;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患者伤后11-20do结论由于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诱导因素较多,在临床中应积极控制相关感染因素,合理使用抗真菌类药物,减少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降低烧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几率。【关键词】真菌感染;烧伤;防治措施烧伤是指由于热力、

2、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黏膜甚至是深部组织的损害,以皮肤热力烧伤较为多见,在我国意外伤害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感染是我国目前烧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并且其中较大部分为真菌感染[1]o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2013-2015年收治的烧伤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烧伤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13〜2015年共收治烧伤住院治疗患者2548例,结合其临床表现发现其中有62例疑似真菌感染,取其创伤表面分泌物、中段尿液、痰液、深静脉导管、血液作为检验标木,送至检验科做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1.2标本检验及

3、诊断同一患者的不同种类标本或同类标本多次送检培养均为同一菌种即为阳性病例。同时将血液、深静脉导管、尿液、痰液、创面分泌物做降序排列,计最高级别标木为阳性[2],同时结合标本涂片检查和患者临床症状,参考相关真菌感染标准[3],确诊统计感染例数。1.3真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采用沙保罗琼脂平板、念球菌显色平板、酵母样真菌鉴建卡进行菌种的培养、鉴泄与分型。真菌的药敏测试采用法国梅里埃药敏鉴定试剂进行标准化的微量药敏测试。2结果2.1真菌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中的2548例患者中,32例(共计74份标本)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6%O送检标本483份,其屮74份为阳性,阳性

4、率为15.32%。感染患者屮死亡2例,死亡率为6.25%02.2真菌分布特点32例真菌感染患者的74份阳性标本主要分布于中段尿液、血液和创伤表面分泌物中,其分布情况见表1。表1烧伤患者真菌感染标本分布情况(n,%)标本来源送检标本阳性标本阳性率血液981818.37深静脉导管9144.40中段尿液641828.13痰液28310.71创伤表面分泌物2023115.35合计4837415.321.3真菌种类特点及感染发生时间患者于伤后10d内发生真菌感染3例,11-20d发生感染12例,21-30d发生感染9例,30d后发生真菌感染患者8例。74份阳性标本中,共检出真菌

5、7种。见表2。表2真菌分布构成比(n,%)菌种株数构成比白色假丝酵母菌3750.00热带假丝酵母菌1824.32光滑假丝酵母菌1013.51酵母样杆菌45.41新型隐球酵母菌22.70烟曲霉菌22.70毛霉菌属11.352.4药敏情况分析阳性标本的药敏结果显示,除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卩坐、伏立康呼和伊曲康呼有着较强的耐约性外,其他真菌对于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为敏感。32例患者均采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其屮22例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21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真菌培养转为阴性,有效率为95.45%,1例死亡。10例患者采用氟康卩坐进行治疗,9例患者临床

6、症状消失,真菌培养结果转为阴性,有效率为90.00%,1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中,1例死亡原因为真菌性败血症,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2.5阳性病例一般资料32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73岁。烧伤原因:火焰烧伤16例,高温液体烫伤10例,电烧伤3例,化学烧伤3例。其中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70%11例,50%~69%9例,30%〜49%7例,<30%5例。3讨论3.1感染发生因索特点烧伤并发真菌感染者,通常烧伤面积较大,其烧伤程度严重,多数患者需进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雾化吸入、深静脉插管等治疗,并且其抗生素应用时间通常>2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大面

7、积烧伤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同时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通常为深度烧伤创面,表面不宜结痂,为真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研究发现,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患者伤后11-20d,此时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创面处于溶痂阶段,适宜真菌的生长,同时真菌可通过创面进入血液,随血液的循环遍布全身,从而导致深部的真菌感染,甚至是全身感染。1.2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大面积烧伤患者山于病情较重,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之长期使用抗生索,极易发生菌群失调,致病菌大量繁殖的情况[4]。研究发现,占致病菌构成比较高的均为条件致病菌,特别以念球菌为主,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致病菌总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