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

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

ID:44634199

大小:28.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4

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_第1页
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_第2页
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_第3页
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3月~2009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0例患者分为穿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穿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技术配合治疗。结果穿刺组急性脑出血的治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愈时间较短。结论微创穿刺技术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特别是严重的患者疗效比较突出,治愈率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治愈时间也显著的缩短,能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词】微创穿刺技术;急性脑出血;脑溢血脑出血(ICH)也称为脑溢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有时也被称为自

2、发性脑出血,急性脑出血约占脑血管疾病总数的20%〜30%。引起急性脑出血的因素很多,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急性脑出血病发迅速,病情凶险,所以相对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的国际治疗标准,此类疾病的病死率约为40%,在存活的患者中,也有75%因为这个疾病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发病时出血量也决定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生存率,但是在控制出血量方面,还没有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笔者所在医院自釆用微创穿刺技术的方式治疗以来,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以下是2007年3月"2009年9月采用微创穿刺技术的治疗方法和传统常规保守治疗的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0

3、7年3月〜2009年9月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3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6〜65岁,平均54.3岁。所有患者经过检查,均发现有急性脑出血病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1],并且伴有一定程度的高血压史。1.2治疗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穿刺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首先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内压、止血、神经营养、支持治疗及防治并发症。穿刺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微创穿刺技术配合治疗。微创穿刺技术:先用CT仪器进行脑出血血肿部位定位,穿刺点选定为离开出血部位最近的体表处,穿刺时要注意不要触及脑部的各器

4、官和主要血管,固定脑出血的具体部位后穿刺手术,然后将试管介入取出陈旧血液,如果自然压力不足,可以使用5ml注射器,但是注意不要伤及患者,抽出陈旧性血液,抽血量不要超过30ml,直至抽出去新鲜血液则立即停止,夹管稳定8h以防血液再度流出。手术后向穿刺部位注射生理盐水约2ml,引流管封闭,大约封闭4h后开放,利用低位的方式继续引流出陈旧血液,引流结束时再次注入生理盐水约2nd,继续用CT检查直至血肿基本消失。2结果治疗后3个月进行复诊,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标准[2]进行分级:评分广3的治愈效果评定为优良,4~5治愈效果评定为重度残疾。30例患者中,对照组治

5、愈5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33.33%。穿刺组治愈10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66.67%(详见表1)。对15例ADL1〜3的成功治愈的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两个月内治愈的定义为快速治愈,对这些患者康复的速度做了调查(见表2)。3讨论急性脑出血是死亡率比较高的一种危险病症,发作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同时还有恶化为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何治疗急性脑出血,也成了当代医学的一个重点、难点。由于传统内科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大量脑出血的患者,死亡率非常高,以往运用外科开颅手术,但是此种手术创伤太大,并不适合老年或者身体比较虚弱

6、的患者。传统治疗曾指出,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康复率越高,不但止血效果好,手术效果也相对较好。随着现代微创穿刺技术的出现,手术时间从原来的3~7d缩短至现在的6~24h之内,而手术救治的最佳时间是出现病症的5~7h,手术同样是和接受治疗时间成正比,发现病症后提前手术,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起到很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新发展的微创定向技术[3],结合CT,为原本操作困难的穿刺术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提高了视野清晰度,为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式。因为手术精度提升,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变小,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对患者术后恢复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针对老年患者死亡率特别高的

7、情况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操作方式也由以前靠直觉等转变为直视,使手术的难度有所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提高了患者的治愈速度和治愈率,疗效远远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9.[2]章翔.临床神经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380.[3]吴江.神经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0.(收稿日期:2010-11-16)(本文编辑:郎威)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