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626086
大小: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4
《浅谈朗读教学的多元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朗读教学的多元功能现代著名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重视它。”朗读的能量到底有多“广”、有多“大”?本文试就这个问题做一点具体的探讨。一、朗读,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课标》要求“学会倾听”。“倾听”就是“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现代汉语词典》)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他们目前的学习、以后的发展都很重要。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听力,是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的。学生出声朗读,是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途径。从生理学上说,学生在朗读时,经过声带振动,声音从口里出来,同
2、时传到自己的耳朵里,经过耳膜的震动,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语言听觉区。语言听觉区经过思维判断自己读得对不对,好不好。所以说,朗读的第一个听众是学生自己。语文课堂上,学生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读,在听的过程中,就会进行辨别、比较和判断,常此以往,听觉灵敏了,听力也随之提高了。要通过朗读有效地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老师要做有心人。女口,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专注力,每次朗读之前,要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排除干扰,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老师提岀的那个点上,专注地听。朗读之后,老师再按照要求进行评点。这样,朗读水平提高了,学生倾听的
3、水平也随之提升To例如——苏教版二下《识字6》中有两个词语“猴子”“狮子”。这两个词语中的“子”读轻声,很多学生会读成“猴ze”“狮ze”。这样的读音是不准确的。这种不准确的发音,既是由于不良朗读习惯一一韵母口型不到位造成的,也是由于学生们不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不能分辨“i”和“e”发音的细微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同时注意听老师的发音。教师可先读两遍,让同学们注意看,注意听,再跟读两遍。然后,开起“小火车”,让一列同学一个个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后评价指导。对个别发音还是不准的学生,先由“小老
4、师”示范,再由老师指导,让他倾听、跟读,直到发音到位。这个过程,既是指导正确朗读发音、并养成习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时还可以在一个学生读某一段文字时,选择恰当的地方停下,问全班:“谁能接下去读?”这样,注意听的学生受到了表扬,不知读到哪里的学生也懂得: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良好的习惯。二、朗读,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半在声音里头。他指出,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
5、验,进入对文章深层的、整体的把握,才能做到朱熹所说的熟读精思,从而品析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语言心理学研究指出,朗读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是由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学生的语言理解,总是通过“语音模仿一一语汇积累一一语境丰富一一形成概念”最终实现理解的。学生在初学语言时,朗读的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当朗读的声音进入大脑后,会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这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当语音、语言对应的表象、画面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理解”就产生了。如,学习苏教版一下《识字2》,在
6、反复朗读词串“篮球足球排球”后,儿童就会发现,这些词语既是运动的器具,又是运动,而且这些运动都是“球类运动”。朗读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在学生朗读的过程发生的。“朗读是把文章念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化转为有声的语言”,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把文章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把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抒发出来,这本身就是理解的过程。三、朗读,发展学牛的“思维”能力世界著名的物理学
7、家劳厄曾说过:"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就语文课程而言,也需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为了强调这一点,《课标》的各个部分先后7次提及。“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观察学生朗读的过程就会发现,学生在理解词语、句子的同时,往往会自觉主动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加以想象、联想,对文本的叙事、状物、喻理以及表情达意进行“内化”,并通过抑扬顿挫、节奏分明的朗读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正是思
8、维能力发展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笛卡尔)朗读不仅仅是声音的技巧,在学生朗读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在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过程里渐渐发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上《西湖》的第2、3自然段时,教师先让学生尽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你最想带领大家欣赏西湖的哪一处美景?用你的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