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

ID:4462130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4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_第1页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_第2页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_第3页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_第4页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李永康主任治疗痹证经验介绍关键词:痹证;辨证论治;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6-0001-04笔者师从已故云南省名中医李永康主任潜心学习3载,获益颇多。痹证是骨伤科的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其病程长,反复迁延,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错综复杂,以中老年人为多见。导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系统总结,形成了一套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治疗体系,运用于临床每每效验。笔者在出师至今的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导师的这一治疗精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导师治疗痹证的经验介绍如下。1明确内涵是首选导师治学时常言“

2、万丈高楼基础为先”。中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没有坚实的理论作基础,中医这座大厦恐怕很难建立起来。认识和学习中医必须遵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不断检验提升理论的辨证过程。治疗痹证亦不例外,首先应明确其内涵。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1]。其主要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痹之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着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者也”;“风寒湿邪留连于筋骨,则疼痛难已;病深日久

3、,营卫之行涩,皮肤不营,则麻木不仁;病邪深入,内传五脏六腑,则致脏腑之痹”。导师认为历代典籍和医家对痹证的论述颇多,概括起来痹证的发生是以风、寒、湿、热之邪入侵为外因;以素体阳气阴精不足为内因。初病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肉经络;久病则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病位深在筋骨或脏腑。在具体辨治痹证时还应注意诸邪夹杂、虚实夹杂等复合致病的问题,这需认真分析患者的每个证候并辨明其性质再结合舌脉象表现,得出正确的证型及治则,为遣方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中医药多层次、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于机体的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疗效。导师指出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骨与关节及部分胶原性结缔组织类疾病,大体包括了西医的风湿

4、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性疾病(颈椎病、增生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等。2审证求因是关键导师认为辨证论治痹证,审证求因是掌握其本质的关键所在。“审证”就是查明证候之意即辨证,辨证即是辨识证候,通过诊察与思维,进行综合分析,对疾病的本质作出识别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2]。导师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精华,论治应建立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可行性。辨证是诊断的关键,是确立治疗原则的依据,通过治疗又可验证辨证的准确性。临床上根据痹证的新久虚实之异,偏风、偏寒、偏湿、偏热的不同,可将痹证分为实痹和虚痹两大类。实痹包括行痹、痛痹、著痹、热痹和顽痹;虚痹包括气血虚痹、阴虚痹、

5、阳虚痹[1]。临证时掌握每一型痹证的典型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意义:(1)行痹:因风性善行而数变,故名“行痹”,特点为疼痛游走不定。(2)痛痹:因寒为阴邪,其性留滞,特点为痛处固定。(3)著痹: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滞,故称“著痹”,特点为疼痛常有定处,重着麻木。(4)热痹:热为阳邪,其性急迫,以痛处红、肿、热、痛为特点。(5)顽痹:久痹变生瘀血痰浊,停于关节骨骨介,以痛处刺痛、麻木、痛有定处为特点。(6)气血虚痹:久痹气血衰少,筋骨失养故疼痛不已,筋惕肉購。(7)阳虚痹:痹久阳气不足,伤及肝肾气血,故见形寒肢冷,关节冷痛变形。(8)阴虚痹:久痹阴虚,肝肾不足,使筋骨失养,血虚生风,故筋脉拘急,

6、骨节痛甚。"求因”即寻求疾病发生的病因,也是探索疾病本质的方法。痹证的病因可分为(1)外因: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人体,阻闭经络气血,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肉经络。(2)内因:素体阳气阴精不足,久病气血亏耗,肝肾虚损,筋骨失养,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以正虚为主,病位深在筋骨或脏腑。(3)停痰留瘀:久病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而致痹。导师认为临床上证和因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夹杂出现的,这就要求在掌握每个证和因共性的同时,还需去伪存真科学分析总结出符合患者个体化的证和因,才能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3遣方用药贵变通导师临证遣方用药提倡“方从法立,以法统方”。选方用

7、药须以治法为依据配伍组方,方剂从属于治法,又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同时还应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具体运用中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师其方而不泥其药”[3]。导师认为“变”才是中医的最高境界,才能将辨证论治发挥到极致,才算真正掌握了中医的精髓。导师对痹证的辨证论治以“八纲辨证”为总纲,强调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筋骨并重;以“宣通”为治疗痹证的总则,主张“以通为用”。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