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

ID:4459688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3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_第1页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_第2页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_第3页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_第4页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疗效观察1.河北省中医院0500112.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050017(本课题为河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课题编号05276101D-48)[摘要]目的:观察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口服、耳穴贴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毗唳口服。两组均四周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86.5%.5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直乙结肠、降结肠肠镜总有效率为79.4%.71.4%,与对照组48.3%.40.0%

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o结论:药穴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临床症状与肠镜疗效显著。[关键词]药穴结合,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累及全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病情迁延难愈,单一治疗方法难以奏效,我们在临床中用药穴结合综合治疗UC,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标准确定叫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002版)中关于脾胃虚弱证、气滞血瘀证,符合主症2个症状和次症2个症状即为

3、脾虚气滞血瘀证。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纳入试验前一个月内检查证实诊断。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狭窄、肠梗阻及合并肝、肾、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者。1.2-般资料观察病例共169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9例,男53例,女36例;年龄21-68岁,平均43.6岁,病程2-7.6年;对照组80例,男4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平均41.7岁,病程1.9-7.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1.治疗方法

4、2.1治疗组中药:黄茂12g党参15g白术9g茯苓15g广木香6g川朴15g荔枝核15g蒲黄包12g三七粉冲2g川t9go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煮取汁300毫升,分早晚两次空腹服用。耳穴贴压:取脾、大肠、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局部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用粘有王不留行药籽的0.4cmx0.4cm的胶布,贴在耳穴上,使之固定,耳穴部位有酸、痛、胀、热感,每天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0-20下。对照组柳氮磺胺毗唳2.0,口服日三次。两组均四周为一疗程,四周后复查电子肠镜。2.2观察项目⑴临床症状主要症状: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等改善情况;(2

5、)肠镜、病理:为日本0lympus,治疗前后两组均行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切片由同一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操作;(3)不良反应监测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等。2.3统计学方法采用SAS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屮检验。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疗效评价标准叫完全缓解(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大致正常;有效(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粘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肠镜结果均无改善。3.2治疗结果2.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

6、86.5%、52.5%,两组比较,经F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8939(43.8)38(42.7)12(13.5)86.5对照组8015(18.8)27(33.7)38(47.5)52.53.2.2两组肠镜比较见表2治疗组直乙结肠、降结肠总有效率分别为79.4%、71.4%,与对照组48.3%、4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两组肠镜比较例(%)部位组别例数完全缓解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6826281479.4直乙结肠对照组609203148

7、.3治疗组217867L4降结肠对照组20261240.04.讨论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患病率高达30-100/105,国内近年有关UC报道增加,且迁延难愈,反复发作。U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血便,可归属“泄泻”、“痢疾”等范畴。《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亦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难免”。因此泄泻是由于脾胃失调,运化失职,水湿下趋肠道而濡泻,病程日久,水湿长期盘踞肠间,加之气机运行不畅,影响血运,导致肠络瘀滞,

8、故临床多见脾虚气滞血瘀,因此采用肠癖康健脾理气活血,方中黄茂、党参、茯苓健脾益气,白术“止下痢腹痛后重”(王好古),广木香“治心腹一切气……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日华子本草》),三七、当归活血化瘀同时配合耳穴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