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重”案例分析

“有多重”案例分析

ID:44585319

大小:29.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有多重”案例分析_第1页
“有多重”案例分析_第2页
“有多重”案例分析_第3页
“有多重”案例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有多重”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有多重”教学片断及评析教材分析:“有多重”是北师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的第一个课吋教学内容。本节课要通过学生的“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的活动,获得千克和克的直观认识,了解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1克。并初步认识千克和克的进率为lOOOo学生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没有系统进行过质量单位的学习,但千克和克是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单位,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因此学生大部分具有生活体验和直观感受,同时,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就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强,所以在

2、教学时我主要通过学生动手做,体验探索为主。教学实录片断:(动手做,认识“千克”)1.教学开始,我出示一个台秤,提问:你们见过台秤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生:是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的。师:台秤是怎样秤物品的重量的呢?(通过学生回答,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1.我向学生介绍台秤的使用办法,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称出1千克的苹果,让学生说一说1千克苹果有儿个。生1:5个。生1:6个。3•师:据一拯,1千克苹果有多重?学生回答:拎1千克苹果觉得沉甸甸的;抬着1千克苹果有点重……2.教师出示一个塑料袋,提问:请大家猜一猜,在这个袋子里放上

3、多少东西,就可以达到1千克的重量?生1:放上8本数学书和1个文具盒。生2:装40木练习木。生3:装上6个苹果。生4:放上一袋盐巴。生5:放进2瓶“云南山泉”。生6:5盒粉笔。生7:15个鸡蛋。师:你们想验证刚才你们说的对不对吗?就让我们找一找身边的东西,一起动手来称一称,并把你们的结果填写在表格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并填写实验表格。)千克重的实物记录表序号物品名称及数量14本数学书22瓶“云南山泉”32个空书包42件校服的上衣512本数学练习本(学生填完后展示记录表。)教学片断评析:一、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

4、联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感受、体验、探索”,在上述教学中,我想方设法使学生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体验“1千克”这个数学概念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低年级学生对单位认识的模糊,“千克”这个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么直观、具体,不能只靠观察得到。因此我精心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1•称出1千克苹果,数数有大约多少个,掂一掂,感受拎在手上的感觉,获得直接经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2•让学生寻找身边的"1T克”,让学生在活动中

5、,既加深对千克的认识又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二、让学生经历“猜想一一验证”的过程。数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在上述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先让学生猜一猜袋子里装多少东西是1千克?造成悬念,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到最佳状态;接着抓住学生急于验证的心理,采用小组合作,实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展示实验记录,对有的同学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形成正确的认识。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获得的结果是怎样的,更有

6、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获得结果的过程,是否获得了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只有让学生经历数学的探究、发现与实践的过程,他们才可能懂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学会自主探究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