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肝性脑病患者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性脑病患者灌肠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关键词】肝性脑病;灌肠术;临床护理;综述关键词肝性脑病;灌肠术;临床护理;综述肝性脑病是内科的危急重症之一,目前认为肝性脑病山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时,來自肠道的毒性代谢产物未被川:脏解毒和清除,经侧枝循环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灌肠术可清除肠中粪便,排除毒素以及灌入药物,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国内学者通过广泛研究,总结一系列灌肠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措施,现综述如下。1灌肠跖液的选择1.1中药制剂取大黄、乌梅等加减处方[1,2
2、,3],加水煎成合剂,制成瓶装或袋装。用时加热至所需温度。因人黄具有清热解毒、通腑泻热、活血去瘀的综合作川;乌梅味酸,含人量的柠檬酸、苹果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抑制肠道菌群,促进肠的蠕动,减少毒索的形成和吸收。1・2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是人工合成的双糖[4],卩日值为3・8,在结肠内,山于双歧乳酸杆菌和少量醋酸,1分子乳果糖可分解成4分子酸,使结肠内PH值下降,使肠腔内已有的NH3变成NH+4以阻止氨的吸收和增加氨的排泄。1.30.5%甲硝呻注射液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的细菌牛长,使蛋白质和尿素分解减少
3、,而减少氨的产牛,使血氨降低。传统釆用口服抗牛素的方式,临床研究[5]釆用甲硝醴灌肠给药是为了减少甲硝哩的吸收量而减轻川:脏的负担,同吋避免甲硝啤经口服所产生的胃肠道反应,提高病人的依从性。1.4丽珠肠乐[6]丽珠肠乐系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抑制产牛尿毒酶细菌的牛长,并酸化肠道,对防止氨和毒性物质的吸收有利。1.5醋酸溶液[7]食醋经济方便易取,尤以白醋首选[8]。因其无色,便于观察排出液的杲利颜色,观察有无粘液、脓血等。食醋灌肠一方面刺激肠孀动,清除肠内含氮物质,另一方面可使肠腔保持PH值为5〜6
4、,有利于氨逸出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浓度以25%[9]〜30%[10,11]为宜,因为此浓度降低肠内PH值及血氨水平的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而过浓的食醋对肠粘膜刺激引起的损伤增加却并不明显增加疗效。2灌肠器材的选择2.1肛管传统老式的橡胶肛管粗、硬、不透明、易老化,早己被新式硅胶肛管取代,或川输液器连续一次性导尿管[12,13],一次性吸痰管[14]或用一次性头皮针软管[15,16:代替肚管使用。临床应用还发现[17,18]可剪出输液器末端过滤器的前部,使输液管断端成光滑园形,用石蜡汕润滑输液管前端,
5、玄接插入肛内。为防止灌肠液外溢及肛管脱出可采用气囊肛管[19]、环囊密闭式肛管[20]、双腔气囊尿管等。2.2—次性灌肠器老式灌肠器是擔瓷桶、橡胶管、肛管组成,新式一次性灌肠器人都采川能甲丙烯或取氯乙烯为材料,透明可塑性好。郑舟军等述研制了可口行操作的压缩式保留灌肠器。刘秀元等研制的一次性多功能灌肠器又增加了加压球、“Y”型接头、污物输出管等,为临床操作使用带来方便。3技术操作方法3・1灌肠术式的选择3.1.1清洁灌肠肝性脑病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饮食不当或消化道出血等诱因所致,清洁灌肠可清除肠内粪便
6、、枳血、毒素和细菌,使弥散在肠道的毒性物质淸除体外,减少毒性物质的吸收。3.1.2保留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绝人部分采用灌肠液200〜300ml保留灌肠,每天1〜2次,起治疗和导泻作用。1.1・3清洁灌肠加保留灌肠先淸洁灌肠后再用约液保留灌肠,大都用于灌肠治疗早期。谢胜等[25]研究报道先用肠道水疗治疗仪的超滤无菌的灌洗液对整个结肠进行内部淸洗,后予通腑淸热解毒开窍中药煎剂经肠道水疗治疗仪输注入大肠深部,使药液与肠粘膜充分接触,药液充分吸收,能较好地抢救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命。3.2插管深度教科书指导清洁灌
7、肠肛管插入7cm~10cm,保留灌肠肛管插入10cm~15cm,而肚门3cm〜4cm加直肠12cm〜15cm的长度大于肚管插入的深度,药液正好灌在直肠内,当灌肠液达150ml,直肠内压力为7・3kpa时,即产生便意,此时药液还未完全流入乙状结肠以上,就随同大便排泄,影响疗效。而改良后肚管插入肚门深20cm〜30cm时,药液垃接被灌注在立肠以上的结肠内,既避免了XL接刺激垃肠壁感受器,乂利于药液与结肠黏膜充分接触,从而提高疗效。3.3灌肠体位根据结肠解剖特征,先采用左侧卧位,注入药液后,依次作膝胸卧
8、位、右侧卧位、仰卧姿势,抬高臀部10CH1〜15cH1。以使药液随体位变化引流入全结肠,增加药物与粘膜接触而积,延长药物体内保留吋间。3・4借鉴方法3.4.1对便秘的肝性脑病患者,清洁灌肠前15min[31]可在病人内踝后方向上4横指处做向心方向按摩。本区域为肚门直肠反射区,可使胃肠运动功能恢复,促进粪毒的排除。3.4.2叶弘等改进后的灌肠方法,在灌肠后缓慢注入100〜200ml空气,进一步扩张了近端肠腔,推动灌肠液向前运动,增加药液对肠道黏膜覆盖面,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提高疗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