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

ID:44448373

大小:3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_第1页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_第2页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_第3页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_第4页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肝病实脾法治疗肝硬化肝衰竭的案例分析摘要:肝硬化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肝病,由i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时间损害肝脏所致,肝脏一般呈现出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肝硬化最终会发展成为肝衰竭。肝硬化、肝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方法给予治疗。肝病实脾法是H前临床上治疗肝病的常用法则,通过临床经验探讨该法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更充分的指导作用和循证医学依据,也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肝病实脾法;肝硬化;肝衰竭;案例分析1临床资料陈某,男,50岁,农民。因出现呕血、解黑便(出血量约1000~1500ml)就诊。症见:神情

2、,精神差,头最,心慌,烦躁不安,剑突下隐痛,腹胀,四肢乏力,纳眠差,小便量少,大便稀澹、色黑。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饮酒史、吸烟史。查体心率130〜140次/min,血压85〜90/50〜55mmHg,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剑突下压痛,脾脏一度肿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弱。辅助检查:血常规:RBC:2.07X1CT12/L、HGB:44g/L、HCT:13.7%。生化:TBIL:51.7umol/L>DBIL:2&9umol/L>IBIL:22.8umol/L>ALT:122U/L、AST:157U/L、ALB:26.3g/L>BUN:14.23mmol/

3、LoDIC:PT:19.9sec、INR:1.7、PTA:48%、APTT:49.4sec。血氨:59.2umol/L0大便隐血试验(+)。胃镜:胃底静脉曲张(重度);门脉高压性胃病。腹部超声:肝实质损害,脾大。CT:肝硬化征象,脾大,少量腹水。西医诊断:①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贫血(重度)失血性休克;②酒精性肝硕化失代偿期Child-PughC级慢加急肝衰竭[1]门静脉高压门脉高压性胃病腹水形成。西医以一般治疗、止血等对症治疗为主,3d后患者自动出院。出院3d后患者来门诊就诊,诉感头晕、四肢乏力,时有心慌,剑突下隐痛,腹胀,进食后加重,纳眠差,小便正常,大便稀软,色黯,2~3次/d。舌

4、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辩证为肝脾不和、脾虚湿盛,以调和肝脾、益气健脾为主。方药:生晒参15g、茯苓15g、炒白术15g、扁豆15g、陈皮15g>莲子15g、山约15g>砂仁15g、慧及仁15g>桔梗15g>焦山楂15g、荆芥15g、防风15g、甘草10g,水煎服(lOOmlpotid),进7剂后,患者头晕、四肢乏力、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无心慌、腹泻等,继续坚持服用该方药10剂后,患者无头晕、心慌、腹痛腹胀、乏力、泄泻等,纳眠可,二便调。2讨论2.1中医之灵魂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症状可辩证为肝脾不和、脾虚湿盛。治宜以调和肝脾、益气健脾为主,兼以渗湿。“脾胃喜甘而恶苦,喜香而

5、恶秽,喜燥而恶湿,喜利而恶滞。方中人参、扁豆、廿草,味Z甘者也;白术、茯苓、山药、莲肉、慧攻仁,甘而微燥者也;砂仁辛香而燥,可以开胃醒脾;桔梗甘而微苦,甘则性缓,为诸夯之舟楫,苦则喜降,能通天气于地道矣”。山楂“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荆芥、防风辛温,归肝、脾经,辛散能疏肝解郁、升发脾胃清阳,温能燥湿。2.2屮医对肝脾关系的认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屮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的作用实现的。生理上五脏相生相克,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病理上五脏病邪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时,必须从整体出发,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肝主疏

6、泄、主藏血,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脾胃対饮食物的消化及精微的吸收和传输功能。如张锡纯所云:“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腐熟。肝脾者相助为理Z脏也脾为后天Z本,主运化,有生血、统血之功能,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休得以濡养而使肝有所藏、肝气冲和调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如叶天士指出:“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因此肝脾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难经?七十七难》云“所以治未病者,见肝Z病,则知肝当传Z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索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

7、,则各传其所胜”。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屮,从整体观念出发,提出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清代徐忠可说:“假如见肝之气病,肝木胜脾土,故知必传脾,而先务实脾,脾未病而先实Z”。《医宗金鉴》说:“良医知肝病传脾,见人病肝,先审天时衰旺,次审脾土虚实”。以上论述均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的治疗原则。因此在治疗肝病时,就必须调治脾胃,即“实脾”既可以使脾胃得治,乂可使肝病早愈,起一举两得之功⑵。2.3屮医与西医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