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44422632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引言为了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刺激国内经济,我国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工程建设也得到了持续迅猛发展。但是,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工程项目决策不科学,工程设计不合理,工程管理混乱,而导致了许多的工程的投资规模失控、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了投资的巨大浪费,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的建筑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截止2008年我国国际建筑市场的合同额仅占全球市场的2.9%,欧美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8%,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同国外有着巨大的差距。

2、从国内外两方面考虑,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尤其是在工程管理中起重要作用的造价管理模式,现有的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了。可以说,目前我国造价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现行造价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现实迫切需要建立起我国科学规范的工程建筑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全面造价管理的内容2.1全面造价管理的内容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市场环境快速多变,新的情况不断出现。传统的造价估算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越来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一种全新的造价管理模式一一全面造价管理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优越性

3、逐渐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现阶段最成熟的造价管理模式。全面造价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造价工程师协会(国际全面造价管理促进会的前身)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所谓全过程的造价管理工作就是从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经方案优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直至项目试运行投产,实行整个项目周期的造价控制和管理。它要求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须由一个单位负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多头低效的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积累经验、与国际接轨,使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有效有系统地展开。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由四个方面内容构成:(1)工程项目

4、全要素造价管理;(2)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3)工程项目全风险造价管理;(4)工程项目全团队造价管理。这四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各自独立的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全面造价管理,同时这四种具体的技术方法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为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提供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2.2全面造价管理的特点全面造价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造价管理注重于事前的规划,项目进行之前大量收集相关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这是全面造价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工作量相对比较大的环节;(2)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5、3)全面造价管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编制相关概算,对项目进行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打破了管理的随意性,做到了有章可循,管理过程更为科学;(4)适应当今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造价管理新思想,它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扩宽了工程造价的范畴和领域;(5)采用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型PDCA(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循环。实现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造价和资产实现全过程的全面控制。3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3.1造价管理现状(1)我国的造价管理传统上重点放在工程实施阶段,放松了前期的投资估算管理。有的项目不顾项目的真实情况,往往把投资估算报得非常低,以期争取立项,满足审批条件

6、。当项目批准后,为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在设计阶段,任意超标,超额编制设计概算。由于概算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导致施工图预算不可避免的超概算;在施工阶段,任意变动设计、扩大建设面积,提高建设标准,造成结算超预算现象发生。(2)设计人员在设计时片面注重于工程的技术设计,忽视工程的经济效益,造成超概算。(3)在招投标方面,行政干预较多,串标、围标现象普遍存在,规避招投标现象屡禁不止。发包条件不成熟,盲目进入招投市场。评标方法不完善,存在很大弊端。(4)工程竣工时高估冒算。工程计量不按规定,工程量不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结算单价随意高套,造成结结算投资虚增,取

7、费计算多加少扣。2.2全面造价管理的局限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为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思路,从理论上说,是相当科学、合理的。但如果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这套理论的实用性还需慎重考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