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420031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转变八一嘉实希望小学仇金凤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观念既包括教育目的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更新,也包括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的转变。这种种观念是互相凉席、互相制约的。其中,更新传统教学观,树立现代教学观是一个重要的观念转变。这里就一些主要问题加以分析。1、教育主题与客体的辩证关系教育实践是有“教”和“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从教师到学生关系分析,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的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教师是“教”的实践主题,学生是“教”的实践客体。但从学生到内容关系分析,学生是根据自
2、己“学”的目的选择“学”的手段,学生成为“学”的实践主体,而学习内容成为“学”的实践客体。教的手段或学的手段都是一种中介、桥梁。通常的实践活动涉及到主体、客体、手段三个要素,而在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是四个要素:教师、学生、内容与手段。而且参与实践活动的双方,即教师和学生都是人。因此,使得在教育这种人类实践活动中,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主客体关系不同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既有人与物的关系,更有人与人的关系;其次,教育主题与客体之
3、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Z间,以及教与学的中介物——手段之间都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最后,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因具体情况会发生主体与课题地位的相互转化,出现“主体移心”现象。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和总,各种要素之间因组合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系统,最基木的有两个:教师与学生构成的系统,学生与学习内容构成的系统。教育过程中,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无法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的思维主体,且又难以自动地激发起进行学习所必需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工作,成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当学生已
4、有知识与能力基本上能使他们成为教育活动的思危主体,并且能够激发起学习所必需的认知活动与积极地情感时,学生在学习吋能发挥较大的能动作用,也就成为教育实践的主体。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转化也是经常的,并且通过这种转化不断地使教学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教育主题与教育课题这对范畴,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而且在实践中又是相互转化的。这个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实践中师生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体现了教育实践的特殊性。科学的理解、掌握、运用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和辩证运动规律,是正确的解决教育中多种矛盾的关键,也是正确的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
5、矛盾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合一”的观点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接受,并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法国教育家加里说:“教学法就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來的方法”。布鲁纳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方法。前苏联合作教育派的教育家们指岀,教育过程应该是“人际合作关系过程”,在今天,师生关系的问题已被提到了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之一。”2、从传统教学观转向现代教学观、实施素质教育,要转变教学观念,具体地说,就是要从传统教学观转向现代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和现代教学观的区别有以下儿个方面:从强调知识的量转向强调知识的质。传
6、统教学观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现代教学观不仅要求有-定的数量,更要求有-•定的质量,也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从强调记忆转向强调思危。波兰教学论专家奥根曾指出,传统教学论是记忆教学论,现代教学论是思维教学论,并将此作为两者的一个重大区别。从偏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外在变化主要指学生答题准确与否,考试分数提高或降低等。内在变化则主要指认知结构的建立、情感态度的变化等。从偏重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主要是知识的掌握,学习的过程则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形成,探索问题的欲望和探索的思路与方法的培
7、养等。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所谓会学,指的是主动寻求知识的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