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

ID:44391055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_第1页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_第2页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_第3页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_第4页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太极内功的修炼编者:战波,1942年生,祖籍山东掖县。曾任哈尔滨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理事兼主教练等职。战波先生自幼习武,1957年师从于吴式太极拳北派宗师王茂斋先生的高足修丕勋先生学吴式太极拳,1965年正式拜门入室,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战先生在太极拳拳艺及理论上均有很深的造诣,他总结整理数十年来练武心得体会,如《吴式太极拳健身八法》、《太极拳的健身机理》、《静在无极中》、《太极拳推手的三步劲》等,先后刊发在多家报刊,功法合理、简便易学、效果明显,深受广大读者和修习者欢迎。战先牛自上世纪六•年代起在哈尔滨教拳

2、,数十寒暑辛勤耕耘,桃李数千余人,弟子遍及全国各地,美国、加拿大、韩国、俄国、东南亚友人亦纷纷拜师求学。其弟子曾在2005年中国三精杯国际及东北三省邀请赛上获得金牌五块、银牌二块的优异成绩。战先生谦和诚实、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武林同道。1987年以来接待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日本、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和武术界刖友,为把传统太极文化推向世界做出积极贡献。战波老师所传授的吴式太极功夫,是全佑、王茂斋、修不勋几代宗师门内相传的传统功夫,讲究动静双修、内外兼备,打拿旋转、叼拿锁扌II、掷发摔跌、反筋背骨、掐筋拿脉,

3、处处灵活、周身一体,充分体现太极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高超的技击能力。本文为战波先生在“2013年河北顺平县孙氏太极拳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曾经有位外国刖友问我,中国武术门派那么多,怎么去学呀?我说门派也好,拳术也罢,如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没那么多门派了,天下武术其实是一家。以下,我想通过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三门俗称为武为内家拳的三门拳术的粗略解析,来讲解一下这个问题一、武当门派上三门首先,三者有相同的历史根源及哲学内涵。三门拳术虽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风格各异,但追本溯源,多源于华夏古老的文化,并都融入了儒、释、道等哲学内涵。充分表现

4、在阴阳、五行、八卦和中医经络学说上,有着相似的理论体系,都以“动静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为哲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其次,三者修炼手段大同小异。这三派都以内炼为主,以导引、养气、呼吸吐纳为手段,以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为法则,配合外部招式,达到内外合一、刚柔相济的运动效果。不同的是,太极拳在风格上以柔化为主,先练柔后成刚;在技击上注重变劲而不是变招,其它拳注重先练刚后成柔。再次、三者的练习作用及效果相同。三派拳术的作用都是技击和养生延年益寿。《周易系辞》上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练习时的刚与柔、动与静、开与合、进与退

5、等,处处体现阴阳对立孑盾统一的运动,如此“阴阳二气”相互交感,日积月累并在身体各个系统间相互作用,使得阴阳二气相对平衡,表现在脏腑经脉间的气化协调有序,如此人体自然健康、长寿。《黄帝内经》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也正是三派拳术的健身机理。不论哪种拳术,拳练正确了,健身就解决了,技击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打个比方说,就像登山一样,不论你选择哪条路,还是哪种方式,只是途中感受不同而己,其结果都是站在高高的山顶。前辈孙禄堂先生能把太极、形意、八卦融合到一起,正说明三者有诸多相同之处,这是武术的一个创举,也是一个进步。由此可知,门派只是称号,

6、而不是鸿沟壁垒。二、传统太极拳功夫阶次和内功要点我老师曾经说过,练太极拳光会盘架子,仅得初形,必须。进而由表(形)及里内气),要内外双修而形气合一,才为入门功夫;通过形气、内外的不断修炼,熟练其用法;一再经过推手而得了劲,达到意、气、力的统一,不犯顶匾丢抗之病,才达到中乘功夫,也叫懂劲功夫;在意、气、力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达到意、气、力随心所欲、触处成圆,挨着何处何处发,不用心思就能打,挨着何处何处化,不用心思就能拿,能达到意气力的高度统一为上乘功夫。太极内功的初练方法是在内气运行时,先气沉丹田,自然呼吸,也就是拳论上说的“气以直养而

7、无害”的方法;当练至产生内气时,要逆呼吸和丹FT1内转相结合,同时,腰际左右上下旋转,带动腹部肌肉弧形转动,心意一到,内之真气由肾经过丹出达于四肢。全身诸阳气以心领之,全身诸阴气以肾藏之,阳气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阴气上升为阳,下行仍为阴。由于是逆呼吸法,故而产生阳升阴降的气机,使心肾相交。盘架时,内气由于腰脊旋转,带动四肢百骸产生各种圆形动作,气脉缠绕若九曲珠无为不到,使诸阳脉与诸阴脉的内气得以交流、感应。阴阳反复匹配、水火不断交融,才使气势腾挪、气宜鼓荡,中气济济得其中正则为正气,养Z(静功)则为浩然Z气。意从心生、气随意行、劲随气到,

8、发之于心,行人四肢,达至骨髓,充四肢之肌肤。上行为转腕旋膀,达至手指;下行为悬膝转踝,达之足尖,足随身转,圆转自如。练拳要以意领气,顺其自然,切勿过急,在勿忘勿助之中,内气方可与日俱增。经脉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