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

ID:44386765

大小:123.7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_第1页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_第2页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_第3页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_第4页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汉语俗语中的修辞现象摘要:俗语是一种通俗而且广泛流行于人民群众之间的短语,记录了大众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它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到如今,经过数代人的使用和锤炼形成了意思新鲜、形式生动、道理透彻的特点。文章采用统计法和归纳法,借助前人研究成果,从俗语来源、俗语的修辞格、语音修辞三个方面来对俗语进行分析阐释,以达到对俗语的初步认识。关键词:汉语俗语修辞现象引言俗语又叫俗话,是一种通俗并且广泛流行于人民群众之间的短语,记录了大众的社会生活和人生经验,它包括谚

2、语、歇后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1]俗语语言简洁、生动,道理深刻,在人际交往的口语使用甚至文学作品中见到的频率越来越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从俗语的历史来源、俗语中的修辞格和俗语中的语音修辞三方面对俗语进行分析解读。一、俗语的历史源流俗语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例如:(1)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未为晚也;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2)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左传•隐公十一年》)(3)孟尝君择舍人以为武城吏,而遣之曰

3、:“鄙语岂不曰,借车者驰之,借衣者被之哉?”(《战国策》)(4)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以上的“野语”“谚”“鄙语”发展到今天,大致相当于如今所说的俗语。俗语的内容包罗万象,是因其来源所决定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神话寓言(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6)跳进黄河洗不清(7)吃不了兜着走(8)八仙过海,各显其能2.历史故事(9)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10)太岁头上动土(汉•王充《论衡•难岁》)(11)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说唐全

4、传》)(1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宗教用语(13)不看僧面看佛面(14)急来抱佛脚(15)佛在心头过,酒肉穿肠过从以上三种类型中的各条俗语我们可以发现:俗语是中华民族各地区传统文化历代相传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百姓们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生动形象、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富于变化,充实了我们对传统语言学中书面语的研究。二、俗语中的修辞格“修辞格是一种语言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的和语用的常规并逐渐形成的固定格式,特定模式。”[2]俗语的生命力在很大

5、程度上是借助修辞格来体现的,这使得道理生动形象、语言简洁凝练、表达新颖别致。笔者对徐宗才、应俊玲编著的《常用俗语手册》(1985)中的1147条俗语修辞格的使用频率进行分析统计如下:表1所示,1147条俗语中使用了11种辞格,其中对偶、比喻、借代的使用频率最高,有的俗语还兼用了多种辞格。下面笔者对这三种辞格和辞格的兼用现象进行分析。1.比喻比喻俗称打比方,是汉语修辞中最古老、最主要的修辞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会使用,只不过是比喻的雅俗程度不同罢了。例如,我们经常听见幼儿园的小朋友

6、们说:“圆的月亮像盘子。”这样简单的比喻。虽然听来有些幼稚,但我们可以知道小朋友们已经掌握了比喻的基本用法。比喻是用人们所熟知的两个事物的似同点[3]为桥梁,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辞格,根据本体和喻词是否出现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而俗语中的借喻使用又十分普遍。借喻是用喻体直接当作本体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内容,形式多样,使人们感受到俗语的魅力之大。A.明喻(16)伴君如伴虎(17)兵败如山倒(18)春雨贵如油(19)人死如灯灭例(16)用了喻词“如”和喻体“虎”,把陪伴在皇帝(领导)身边比作在老虎身边

7、待着,危险紧张感描写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使听着感到毛骨悚然;例(17)也是用喻词“如”连接本体“兵败”和喻体“山倒”,比喻军队一败涂地;例(18)将春雨比作油,我们知道,在古代,百姓生活十分艰苦,家里的油都十分宝贝和珍惜,轻易不拿来使用。所以,百姓把春雨都上升到和油一样贵重的程度了,足见人们对春雨的喜爱程度;例(19)把“人死”比作“灯灭”,是说人死了什么都不存在了。B.暗喻(20)话是开心钥匙(21)一寸光阴一寸金(22)人是铁,饭是,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成了、等于”等来代

8、替喻词,或者干脆不出现喻词,交给听者自己体会。例(20)和(22)都用的“是”将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将“话语”比作打开人心扉的“钥匙”,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或明白事理;把人比作“铁”,把饭比作“钢”,铁和钢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这样形象生动的表达了人要吃饱饭才能继续干活的道理。例(21)直接省略了喻词,直接依靠语义上的理解把“光阴”比作“金子”,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能虚度光阴。C.借喻(16)半瓶子醋好晃荡(17)弹打出头鸟(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