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ID:44354037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1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2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3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4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当前大学牛带來了各种就业心理问题。耍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牛就业心理压力,需要政府、高校以及大学生共同的努力。【关键词】本科;毕业牛;就业心理大学生群体是走向自立,走向社会这i过渡时期的特殊群体,多重价值观、多重人格的再构成等特殊心理集于一身,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就业心理,面对人学牛择业心理的变化,如何帮助大学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是指大学生在毕业选择时所农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状态与心理特征的总和

2、。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牛规模,大学牛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大学生国家包分配制度被打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方式,这种机制的转变--方面增加了大学生口主择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就业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社会的残酷竞争、人才供求不平衡以及社会上存在的不正Z风等多方面因索的影响,这无疑都会给人学生就业造成巨人的心理压力,其至是心理疾病。根据我们对兰州人学597名大学毕业生的抽样问卷调査以及几年来指导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高校本科毕

3、业生就业心理的优点(1)择业价值观形成、口我意识完善基于自编问卷数据,调杳显示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主要在高中、大学期间形成,在此期间,多数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了预期,其屮在大学期间形成理想职业的占49.1%,高中期间的占17.6%,初屮的占4.2%,小学5.2%,尚未形成占23.9%。而理想职业形成过程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家庭(33.50%),其次是社会舆论(20.94%),学校(1&59%),地区等因素影响较小。人学生普遍认为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都有比较淸楚的了解,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明确程度却不太明了⑷.88%)o对于目前用人单位招删

4、规范程度而言,有45.7%的大学生认为较为规范合理,同时有38.2%的人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招聘不透明、不公开,不规范。大学毕业生多数认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要求是能力水平的要求,以及个人品质的要求,这是符合招聘方条件的,表明大学生对于自我、社会都有了清晰透彻的理解。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自我意识已经形成或正在完善,人学期间是人学牛口我形成的重要阶段,对自己的个性特征逐渐了解的过程。(2)择业信心强,积极调整心态调查显示,冇50.67%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个人努力应该可以找到一份工作,面对就业难这一情况,可以先就业(37.70%),抱“车

5、到山前必有路”心态的大学生占到21.40%,只有6.03%的大学生茫然失措、焦急;同时也有37.41%的人学生对就业山场不太乐观,认为现在就业闲难重重,对就业形势比较担忧,只冇&90%的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胸冇成竹。被问及对选择理想职业的信心度时,多数同学述是有信心的,只有20.84%的大学生信心较低或没有信心。考察大学毕业牛就业心态、对人际关系把握程度,以及面试信心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人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对人际关系的把握程度、血试的信心对就业都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分别为Fl=3.540,pl=0.015

6、,F2二2.942,p2=0.033,F3=5.835,p3=0.001(pl,p2,p3<0.05)。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把握度越高,对而试的信心越好都有利于择业成功,有必要加强对人学毕业生这些方面的指导,从而达到满意的就业期望。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缺点(1)就业期望值过高过高的期望,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在观念上造成了极人的阻碍。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一味追求热门行业。在调查过程屮,有81.07%的大学毕业生期望能够进入科教卫生等事业单位或国有单位;一味追求大城市。调查数据显示有46.6%的大学毕业期望

7、能到北京、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在考察“您是否愿意到基层工作”时,有53.86%的同学愿意到基层工作,同时存在46.14%的同学不太愿意选择到基层工作,题目设置为多选题,因此对以综合考察大学毕业牛的就业意向。而为何导致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过高,不愿意到基层工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坏境待遇差(38.77%),怕影响个人以后的发展(47.96%)。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收入期望普遍在2000-3000元(4&3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现有收入与毕业后的期望收入存在显著正相关,r=0.091,p二0.027(p<0.05),说明高收入家庭出身的同学更期望毕业后获

8、得高收入,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同学对毕业后的收入期望值更趋于合理。(2)择业主动性低在大学生理想职业形成过程中,受外界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