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ID:44330234

大小:3.13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10-20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1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2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3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4页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第23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3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指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外病变的病毒。主要包括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小RNA病毒科、冠状病毒科等。9/4/2021医学微生物学第一节正粘病毒正粘病毒只有流行性感冒病毒一个种,流感病毒(influenza)为流感的病原体分三型甲(A)型—大流行乙(B)型—局部暴发,致病性低丙(C)型—婴幼儿(病情轻微,抗原稳定)9/4/2021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学性状形态与结构形态球形(80~120nm)丝状、杆状、长短不一结构流感病毒为包膜病毒,由三部分组成9/4/2021医学微生物学核衣壳组成RNA核蛋白(NP)RNA多聚酶(PA、PB1、

2、PB2)RNA被NP包绕呈螺旋对称特点RNA分节段甲、乙型8个节段,丙型7个节段,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出现新的亚型2.NP具有型特异性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C型—丙型流感病毒9/4/2021医学微生物学包膜及刺突刺突—病毒编码的糖蛋白,有两种血凝素(HA)—呈柱状凝集红细胞—血凝现象,鉴定病毒(定性)吸附宿主细胞—与受体结合抗原性—相应抗体中和病毒抑制血凝(定型)神经氨酸酶(NA)—呈蘑菇状参与病毒释放促进病毒扩散抗原性—非中和抗体包膜双层结构内层—基质蛋白(MP)也具型特异性外层—脂质双层(源于宿主细胞膜)9/4/2021医学微生物学9/4/2021医学微生物学9/4/

3、2021医学微生物学分型与变异分型根据NP、MP、分型甲、乙、丙三型(甲型易发生变异)根据HA、NA抗原性将甲型分亚型(HA1-16、NA1-9)HA与NA抗原性均易发生变异流感病毒命名法型别/宿主种别/分离地点/序号/年代(H、N亚型)9/4/2021医学微生物学变异—HA与NA的抗原性变异有两种形式抗原性漂移—抗原结构发生经常性,逐步的连续改变原因:HA或NA基因发生突变或人群免疫力选择造成的特点:变异幅度小(<1%),属于量变(亚型内变异)结果:引起小规模流行(1-3年)9/4/2021医学微生物学抗原性转变—突出的、激烈的、不连续的改变,形成新的亚型原因:HA和NA的基因突

4、变或重组特点:变异幅度大(20-50%),属于质变,形成新亚型结果:由于人群缺乏免疫力,造成大规模流行(10-15年)9/4/2021医学微生物学9/4/2021医学微生物学培养特性鸡胚初次分离羊膜腔传代尿囊腔无CPE,用血凝证实增殖(定性)用血凝抑制(定型)细胞培养猴肾、狗肾细胞动物雪貂、小鼠抵抗力弱56℃30min灭活9/4/2021医学微生物学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患者(发病2-3天传染性最强),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飞沫经呼吸道致病机制:病毒局部增殖(不入血)—细胞变性坏死、纤毛脱落—扩散至下呼吸道,引起病毒性肺炎9/4/2021医学微生物学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流感)潜

5、伏期:1-4天发病期:局部症状:上感症状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痛并发症:继发细菌性感染,可死亡免疫性:同型短暂免疫力(1-2年)三型交叉保护,对新亚型均无免疫力9/4/2021医学微生物学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流行期根据典型症状作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新变异株1病毒分离2血清学诊断3快速诊断9/4/2021医学微生物学防治降低发病率接种疫苗—流行株或灭活、亚单位疫苗干扰素中草药、抗生素9/4/2021医学微生物学第二节副粘病毒特点1、类似正粘病毒,但较正粘病毒大(150~300nm)2、单股负链RNA,但不分节段,抗原性稳定3、刺突两种HA蛋白—凝集红细胞F蛋白—溶血和细胞融合作用4

6、、鸡胚多生长不良,细胞培养多有CPE9/4/2021医学微生物学包括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均经呼吸道感染9/4/2021医学微生物学一、麻疹病毒是儿童急性传染病麻疹的病体生物学性状形态:为球形,120-250nm包膜刺突HA—只凝集恒河猴RBCHL—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胞浆、核内嗜酸性包涵体细胞培养:可见CPE(多核巨细胞)和包涵体抗原稳定,只有1个血清型9/4/2021医学微生物学9/4/2021医学微生物学麻疹病毒引起的细胞融合9/4/2021医学微生物学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急性期病人传播途径:飞沫、鼻咽分泌物,也可间接接触传播致病机制:靶细胞CD46

7、(除RBC外)局部增殖入血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全身皮肤粘膜、呼吸道、胃肠道、眼部病变9/4/2021医学微生物学所致疾病——麻疹潜伏期:1-2W前驱期:发热、卡它症状(鼻、眼),Koplik’s(2-3天)发疹期:发热第4天出疹,全身红色丘疹,全身症状加重(NS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并发症(肺炎、脑炎),死亡恢复期: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症状消失(全程10-14天)慢发病毒感染: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缺陷病毒免疫力牢固9/4/2021医学微生物学9/4/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