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4323858
大小:1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会人物风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
2、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
3、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
4、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
5、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
6、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
7、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