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

ID:44312773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0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_第1页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_第2页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_第3页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_第4页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伴着“千里难寻是朋友,……”的歌曲,我开始了今天的新课《信得过的朋友》。“同学们,听完了这首歌,请你们说一说这首歌中的哪一句歌词最感人?”我的话音刚落。哗,全班同学齐刷刷的举起了手,有的同学迫不及待的站起来说:“以诚相见心诚则灵”;“以心相许心灵相通”;“朋友多了春常在”……随着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我出示了本课的主题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播种真诚,才能收获友谊,成为大家信得过的朋友。……”紧接着,课堂进入交流活动阶段,我出示辩题:1、如果谁不诚实,我们就不和他交朋友。2、

2、如果别人不讲信用,那我也可以对他不讲信用3、我只相信我的好朋友的话。你同意以上这些同学的说法吗?活动要求同学们分甲方(同意)与乙方(不同意)展开辩论活动。“甲方同学请举手!”我首先要统计一下持同意观点的人数,结果整个四年级课上下来,五个班400多名学生只有3个同学的观点是“同意”。于是我让同学们阐述自己“不同意”的观点理由:第一个同学说:“如果谁不诚实,我也要和他交朋友,我要用真诚感动他,让他变诚实。"第二个同学说:“如果谁不诚实,我们也和他交朋友,我们不能抛弃他。”第三个同学说:“如果别人不讲信用,我

3、也对他不讲信用,那我不也成不讲信用的人了吗?所以我对他还要讲信用。”第四个同学说:“我们不能只相信好朋友,好朋友也有缺点,也要相信同学、老师,家里的人等。”……说实话,我本来以为学生对辩题的“同意”观点会占一定的比例,结果学生的表现让我喜出望外,我由衷的为我的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感到高兴,这不就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开设的教学目标吗?在学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播种真诚,才……”的充满自信的朗读主题文声中,我深刻感受到:生活本身是综合的,道德存在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之中,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4、源于他们对主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教师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你教什么课?”“我教品社。”“什么?”“小学品社课。”“请说具体一点,是什么课?”“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几年级?”“四年级。“这是一种什么课?是政治课吧?”“包含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知识内容。”“哈哈,没有那么复杂吧……”以上是我曾经不止一次与友人或同学的对话。上学期,我欣然接受了学校领导安排的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工作,因其教材多是些

5、贴近生活的、图文并茂的、浅显易懂的内容,而一直被家长和老师公认为是比较简单、轻松的教学科目。但自从我任教这个学科以来,就不敢苟同这种观点了,因为我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了: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开放性很大、情感性很丰富的综合活动课程,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大亮点,要想让这个亮点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来,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不是知识点背好就学好了呢?不是的,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而培养真正的人,应从良好的习惯养成开始。对于小学生,要达到规范其基本言行的教育目标,积极的体验与实践是学生的

6、主要学习方式,只有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探究,才会舞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精彩。一、要正确认识理解“综合”课程的实质。所谓综合课程,不是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简单的拼凑在一起,而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想、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单单一门学科就能能承担学生品德成长的全部了吗?当然是不行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还必须还要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与其它学科教师互动交流,相互支持。与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等紧密联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结合

7、,取得家长、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我现在任教的四年级下册的五个单元课题是:《诚涪是金》、《伸出我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祖国真大》。这五个单元的课题目标分别涉及了品德、社会、自然环境、交通运输、地理历史等知识范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这些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系的课程内容整合在以起,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的意识,及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否则,将会使综合课程的实施流于形式。二、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将课堂

8、延伸至主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小学阶段的德育课程,承担着帮助学生“树远大理想,明做人之理”的任务。徳育实践表明,将德育学科化、知识化的做法阻断了徳育与生活的联系,很难实现徳育的冃标,而生活恰恰是儿童道徳生命成长的最肥沃的土壤,“孩子是在休验中长人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O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在生活中养成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联结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