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

ID:44309715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0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_第1页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_第2页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_第3页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_第4页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内耳性眩晕【概述】内耳眩晕病,亦称美尼尔氏病。系内淋巴积水所致的一种内耳病变。确切病因不明。其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眩晕(具有四周景物或自身的旋转或摇晃的错觉),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以及耳鸣、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针灸治疗本病,较早的报道见于六十年代初[1,2]。一般采用体针,近年来,又陆续开展电头皮针、艾绒压灸等法,对控制急性发作均有明显效果。有人曾经将内耳眩晕病急性期应用针刺和四药的效果作了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疗效胜过西药组[3]。就最近二、三年的资料汇集,针灸共治疗580例,其平均有效率在93%左右[3〜7]。【治疗】体针(

2、之一)(一)取穴主穴:太冲、合谷、内关、足三里、阿是穴、三阴交。配穴:百会、丰隆、听宫、列缺。阿是穴位置:系右肋下压痛处。位于右肋弓下,离剑突0.5、1.5、2.5寸处。(-)治法取主穴为主,每次取3〜4穴;如不能制止,酌加配穴。阿是穴,针刺得气后,将针柄作圆形摆动15〜20周。余穴均深刺,采用捻转结合提插之法,持续运针1〜2分钟;主穴,可施泻法,配穴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如眩晕仍未能控制,可继续留针。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日针1〜2次。(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治疗后随访2~3年,未再复发;2、显效:随访2〜3年,偶有头

3、晕,但未发耳鸣及旋转错觉,尚能坚持工作;3、有效:眩晕由频发转入偶发;症状消除但重听未解。共观察167例,有效率在78.8-100%之间。其中45例,按上述标准评判,愈显率为91.1%[2〜5]。体针(之二)(一)取穴主穴:上星、百会。配穴:神门、安眠4。安眠4位置:三阴交上2寸,胫骨内侧缘。(二)治法以主穴为主,症情重者加配穴。均用4寸长之毫针,先平刺上星,直透至百会穴,再另取一针从百会透达枕外粗隆。以患者有头皮酸胀感及头脑有清醒感为佳。神门穴,以4寸毫针刺入0.5〜1寸,有针感后,提针至皮下,再向上平刺4寸。以患者肘部有酸胀感为度。安眠

4、4,沿皮下向上平刺4寸,以患者感足三里处有微热为宜。每日1次,6〜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三)疗效评价共治本病患者113例,结果痊愈21例,显效11例,有效149例,无效19例,其总有效率为90.5%⑻。耳穴压丸(一)取穴主穴:内耳、缘中、肝、肾。配穴:神门、贲门、三焦、太阳、交感。(二)治法主穴每次必取,配穴随症而加。先以探棒在耳穴区寻得反应点,并在反点上作好标记,然后用王不留子或磁珠(380高斯磁场强度)置于胶布上(胶布而积每块为7X7平方厘米),贴在所选之穴。当即按压2〜3分钟,以耳部充血为度。之后,每□按压3〜5次,每次按

5、压3〜5分钟,隔天换贴1次。10次为一疗程。(三)疗效评价共治68例,治愈6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⑼。艾灸(一)取穴主穴:百会。配穴:足三里。(二)治法器械:艾绒、竹质压舌板、弯剪、线香、凡士林、火柴、龙胆紫。操作:取准百会穴,左耳鸣可偏左半厘米,右耳鸣偏右半厘米,用龙胆紫作标记。剪去约1厘米见方的头发,暴露穴位,涂少许凡士林。嘱患者低坐矮凳,医者坐在其正后方较高位置上,取艾绒做成黄豆大小的上尖下圆艾炷,首次两壮合并放在百会穴上,用线香点燃,当燃至二分之一,或者患者厂极时(患者感觉灼痛,向医者诉痛,称一极),即用压舌

6、板将其压灭,留下残绒。以后一壮接一壮加在前次残绒上,每个艾燃至无烟(此刻最热)压灭。燃完一壮压一壮,压力由轻到重,每次压灸25〜50壮,使患者自觉有热力从头皮渗入脑内的舒适Z感。施灸后,即针足三里,以捻转结合提插行泻法,留针15分钟。灸后嘱患者半月内不洗头。少数患者形成灸疮,注意疮面清洁,不需特殊处理,多在1个月左右愈复。(三)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1、痊愈:治疗1~2次后,症状消失,牛活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1〜2次后,症状消失或减轻,但活动仍有轻微眩晕不能即刻工作。共观察432例,按上述标准,治愈357例(82.6%),有效73例(1

7、6.9%),总近期有效率达99.5%。对其中88例,作了为期3个月〜22年随访,50%患者未再发作,说明远期疗效也较巩固[6,7]。头针(-)取穴主穴:晕听区。配穴:肝阳上亢加百会;气血亏虚加足三里;肾虚加关元、肾俞;痰湿加中皖、风府、印堂。(二)治法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晕听区双侧均取,以28号毫针刺入,快速捻转1〜3分钟(频率200次/分),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百会隔姜灸3~6壮;足三里常规针法,针后隔盐灸3〜6壮,关元肾俞隔盐灸3〜6壮;中燒、风府用常规针法,印堂用艾条灸10〜15分钟。配穴留针亦为30分钟。每日1次,

8、7〜10次为一疗程。(二)疗效评价以上法治202例,结果痊愈178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9.5%[10]。穴位注射(-)取穴主穴:阳陵泉。(-)治法药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