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谈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哮喘的中医药治疗谈谈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摘要]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关哮喘病的防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关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因此有明显的降低.针对这一情况,我国许多医学家吸收了我国的数千年文化精华中医疗法的同时结合了西医治疗手段•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方笔者对屮医药的疗法进行分析探索.[关键词]中医药;哮喘;支气管;疗法随着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千趋势,不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难题,世界国家极为关注•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以根治且易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的疾病。支气管哮喘起病有缓急的不同,病程有长短的不一。中医
2、认为哮喘病的发生在于本虚、宿痰内伏于肺。肺有虚;在受到外因感染,饮食失调、情志不畅、劳倦伤身等因索时,导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出现一系列哮喘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哮喘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出现不同证型,因此治疗也异。一、哮喘的中医药治疗发展历程发作时可见胸部过度充气,以呼气相为主的广泛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严重哮喘可出现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发绡,呼吸音显著减弱(寂静肺)。哮喘重度发作时,支气管高度痉挛或痰栓阻塞,气流减少,呼吸音降低或哮鸣音不明显,而气急不见缓解,是病情严重的标志。发作间期可无异常体征。数千年中华文化历史积淀铸就的中国医药学是世界医学的瑰宝,而在支气管哮喘的治
3、疗上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在《黄帝内经》中即有哮喘的描述:“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吐上气喘也。"明确指出了哮喘发作的机制如:虚邪侵袭,水气乘肺,脉络痹阻,阳明厥逆,肺脏本病,五脏致病等。这哮喘的治疗上,不少医学家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对前人经验进行了深化研究,在治疗效果上,已越来越显示出中医药的优势.二、中医药对哮喘的治疗中医学认为:哮喘的木证为肺、脾、肾三脏亏虚。肺虚主要表现为营卫不固,御外无力,易感外邪等抵抗力下降;脾虚主要表现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低下;肾虚主要表现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一内分泌功能紊乱或低下;肺、脾、肾三脏俱虚则导致体液理化
4、性质和成分发生改变,产生机体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功能失常。表现为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和刺激产生过敏反应。中医药治疗办法多种多样,或单方验方,或内外合治等•但由于哮喘的病机复杂,虚实交杂,治疗上辨证施治,标本兼治,对症治疗,调理脏腑等才能取得良好疗效。1.辨证论治发作期:1)寒痰阻肺型,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2)热痰阻肺型,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加减。3)气郁痰阻型,治以三了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缓解期:1)肺气不足,治法:补肺固卫,方药:玉屏风散加味。2)脾气虚弱型,治法:健脾化痰。方约:六君了汤加味。3)肾不纳气型,治法:补肾纳气。方药
5、: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2.针灸治疗办法哮喘发作时针定喘、天突等穴,用捻针法加强针感,有平喘利气作用;孔最宣通肺气而治咳嗽,取丰隆、足三里健脾胃而化痰湿;膻中、气海为调气降气之有效穴,和内关相配起宽胸、利气、定喘的作用。肺肾气虚者,轻刺肺俞、肾俞以壮肺肾之气,关元为三焦募穴,与元气有关,取Z可加强其作用。缓解期取大椎、肺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脾虚加中月完、脾俞。每次选1—2穴,用较轻刺激,间日治疗一次。在发作前的季节施用,可减少、减轻发作。耳针疗法发作期取定喘、内分泌、皮质下,未发时可埋压豆粒于脾、肾、内分泌等穴。3•单方验方1.紫金丹,米粒大5-10粒(少于150mg)
6、,冷茶送下,用于急救。2.地龙焙干,研粉装胶囊,3g/次,3次/日,或制成地龙注射液,1次2ml,肌肉注射,1次/H,用于热哮。3•僵蚕5条,浸姜汁,晒干,瓦上焙脆,和入细茶适量,共研末,开水送服。4•紫河车粉60g,蛤蛟粉45g,地龙粉75g,五味子粉24g,蜜丸或水丸,每服5g,2次/日,平吋治本,可减少发作或不发作。5•截喘方佛耳草、老鹳草、开金锁、合欢皮、防风、全瓜篓、旋覆花、瘪桃干。姜春华综合H本、朝鲜的汉方拟定而成,控制哮喘发作效果较佳。6•平喘I古I木方石菖蒲、黄荆了、当归、生黄茯、仙灵脾、熟女贞等组成。郭忻等报道: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观察了该方在改善气道反应性、解除痉
7、挛、抗过敏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该方能降低致敏气管条、肺条的表面张力,延迟喘息性痉挛的潜伏期,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具有抑制作用。7.戊柴汤桂枝15g,口芍15g,半夏25g,五味了15g,苦参15g,蝉衣15g,麻黄10g,甘草10g,川细辛10g,地龙10g,黄罠20g,柴胡20g,黄苓20g,干姜6g。萧泽民用本方治疗83例寒性哮喘。结果:痊愈38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消失或减少占456%o综上所述是中医药的治疗法,中医内科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