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医治疗“八法”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

ID:4430210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0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_第1页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_第2页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_第3页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_第4页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中医治疗“八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中医治疗“八法”浅议中医治疗“八法”中医治法是根据病机拟定的治疗方案,是指导制方的理论依据,它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其中清代名医程钟龄所倡导的“八法”已成为中医治疗的经典之一。所谓“八法”,即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临床上常用的八种治法。1•汗法是开泄肌膜、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苴有邪者,渍形以为汗,苴在皮者,汗而发之。”此法适用于一般外感初期。对于表证,辨证其寒热,采用辛温发汗或辛凉发汗之法;如属里证,则采用滋阴发汗或助阳发汗之法;如在表证未解而又出现里证的情况下,仅用解表,则里邪不去;仅治其里,

2、则引邪入里,表邪不得解,故采用表里双解之法。除此之外,汗法不仅能够发汗解表,而且能透邪达表而使气血通畅,营卫和调。故对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水肿先见腰以上浮肿,以及疮疡初起欲其邪透于外者,均可应用汗法。使用汗法要注意,当汗不汗,会使病邪深入;不当汗而误汗,则徒虚其表,不仅无益,反而误事。凡发汗解表之药,多为轻扬辛散药物组成,故只宜微沸,不宜久煎,以防药力挥发,降低疗效;发汗解表之剂宜温服以助汗出,以遍身微汗最佳,切不可大汗淋漓以防伤阴耗阳,服药后要避风寒,忌食生冷油腻厚味之品。2.吐法又称催吐法,是引导病邪或有毒物,使之从口涌吐而出的一种治法。《索问

3、・阴阳应象大论》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即指病位在胸膈胃胶之上者,可用吐法使病邪从口而出。吐法适用于痰涎壅盛,食积胃脫不化,恶心欲呕或误食毒物尚留胃中等证。根据病邪性质和人的体质强弱,乂分为寒吐、热吐、缓吐三种。一般來说,吐法属于急救方法之一,多用于病情严重迫急、必须迅速吐出之实证,可分别采用约物或作药物的吐法,此法使用得当则速效,使用不当则伤胃阴、损元气,故宜慎用。凡病势危笃、失血、老人、幼童、孕妇、产后以及气血虚弱者,原则上禁用此法。凡使用此法,一般以“一吐为快”为原则,不宜反复使用,吐后不宜立即进食,可先喝些糜粥等半流质食物,要避风寒,忌半

4、冷油腻硬食。3.下法是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的一种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下者,引而竭Z;中满者,泻Z于内。"此法常用于治疗胃肠积滞、燥屎停结和热结于里等疾病。因证候不同,可辨证使用寒下、温下、逐下、润下等具体治法。使用下法治疗便秘、食积,口然病在肠胃,但水结、蓄血、痰滞、虫积等疾病,亦可用下法,以通瘀、攻痰、驱虫,借助肠道使病邪从下而出。在临证治疗肠梗阻、肝胆实热、上焦塞热、下利等疾病时使用下法皆有显效。使用下法要注意,凡表证未解,里未成实或半表半里者不得妄施下法;阳明病腑未实者不可下;高年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衰微而大便秘结者,

5、不宜用峻下法;妇女妊娠、产后、经期应慎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告诫“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意思是说,体内大的积滞,用泻下药物治疗,不可过量,如大便已通,或痰、瘀、虫积、水邪已去,则“得下,余勿服”,即立刻停药,以防损伤正气。4.和法是指一方面祛邪,一方面扶止,达到祛邪而不伤止的一种和解治法。和解Z法源于金代名医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其曰:“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人体表里、营卫、脏腑Z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谐一致

6、地行使着各自功能,如失去协调,即可出现各系统Z间的不和,呈为病态。和法能使失和的病理变化恢复为协调,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冃的。此法又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三法,运用范围很广,适用于肝胃不和、肝郁所致的刀经不调和肝木乘土的腹痛腹泻等证。对于病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而汗、吐、下法乂不能使用者,可以采取和法治之。临证治疗有和而兼汗、和而兼下、和而兼温、和而兼清、和而兼补等具体治法。注意:凡病邪在表未入少阳者、邪已入里Z实证以及虚寒证等应禁用此法。3.温法是指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回阳救逆、温散寒邪,从而达

7、到补益阳气而祛邪疗疾的目的。《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这说明人体气血有喜温恶寒,寒则凝涩,温则流通的生理特性。人体形成里寒有多种病因,有素体阳虚,寒从内生的;有外寒入里,客于经络脏腑的;有过贪寒凉、过食生冷,损伤阳气的。采用温法可温散外入的寒邪,振奋口身的阳气,达到调理脏腑功能、舒缓经筋挛急、温通气血凝结的作用,适用于寒邪留滞或由热证转变为寒证的疾病。五脏Z寒,见证各异,虽治疗形式为温,但治法有别。肺经虚寒,宜温肺散寒;脾胃虚寒,宜温中健脾;肝经虚寒,宜温肝散寒;心经虚寒,宜温补

8、心阳;肾经虚寒,宜温肾散寒。临证治疗,须明辨寒热,对证施治,凡属寒证,皆可应用温法。使用温法,应辨明寒热真假,凡热伏于里而外象为真热假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